林展霆:疫情後的青年還好嗎?

2020-05-11
 
AAA

32323.jpg

Bilibili《後浪》影片截圖

疫情下的中國年輕人還能追求「詩和遠方」和「愛與自由」嗎?前幾天,一名武漢大學生談及疫情下失落感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廣傳,文中被提及的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高曉松之後主動回信,兩人談及時下年輕人所處困境的言論,引起不少網民的共鳴。

這名即將從武漢大學畢業的男生在微博吐露心聲寫道,自己馬上要畢業了,工作安排卻打了水漂,每天都感覺迷茫。在他看來,90後還能趕上互聯網大潮,他們這代人卻趕上全球疫情和經濟衰退。他寫道:「高曉松曾說年輕人要追求詩和遠方和愛與自由,可現在我連『眼前的苟且』都岌岌可危,詩和遠方又在哪裡?」

高曉松之後致信這名大學生,雞湯式鼓勵不多,關於自身迷茫倒分享不少。他無法為疫情下的就業困境提供解決方案,只能勸對方換個角度看問題:「珍惜慌張的青春吧,哪怕走錯路也會發現一角新世界。」

幾天後,中國視頻網站Bilibili發佈了一段名為《後浪》、在五四青年節之際向青年致敬的視頻,其中對年輕人滿滿的讚美之詞,以及所勾勒出的光鮮生活輪廓,引發相當一部分年輕人的反感。有人說取悅年輕人很難,但在名校大學生都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追夢的時局裡,這樣的反彈也並不難理解。

疫情下的年輕人過得還好嗎?在不少官媒敘述中,大批90後、00後在疫情期間衝鋒在前,尤其在武漢疫情水深火熱之時義無反顧地親上火線,翻轉了所謂「嬌滴滴」「佛系」等負面形象。這群年輕小夥子士氣激昂,《中國青年報》聯合中國社科院和社交平台探探發佈的一份報告形容,90後群體在抗疫期間「擔負起時代的脊樑的重任,與前輩共同守護人民生命安全及利益,愛國熱情及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漲。」

但奮力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後,須面對的生活現實仍是棘手的。中國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人,這個歷史新高數據撞上突如其來的疫情和經濟萎縮趨勢,將無數准畢業生的求職計劃徹底擾亂,許多在籍學生的學業規劃也因疫情受阻。

或因如此,《後浪》里年輕人旅遊、看電影、玩滑板、打電競的畫面,哪怕是疫情前的生活常態,此時通過唯美視頻頌揚仍顯得不合時宜;在中國剛逐步踏出疫情陰影卻未完全恢復元氣的當下,不免公關「翻車」踩到敏感點。

西方媒體還勾勒出疫情下更躁動的青年面孔。《紐約時報》3月底一篇報道形容,疫情讓一些中國青年經歷了政治覺醒,推動他們出面批評審查制度和當局對疫情吹哨者的噤聲令、揭露公共捐款不透明的運作方式、建立「網絡墓地」收集被刪除的疫情報道等。

兩個多月後的今天,中國疫情形勢向好,經濟打頭陣重啟,伴隨民族主義情緒再泛起,報道中所提的憤怒不安或許已消弭了一些。但《後浪》引發的爭議還是揭示,年輕人不至於感覺當下是信心滿滿面向光明未來,也似乎是在告訴長輩:請放下對我們過高的期望。

值此艱難時期,就業仍是許多年輕人最基礎和實在的保障。中國高層已意識到其重要性,中國總理李克強3月提出,要千方百計加快恢復和穩定就業,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包括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

但即便這樣,全球疫情與經濟復蘇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年輕群體疫情前本來就已面對經濟下行、就業緊縮、房價高攀等問題,心中的茫然想必短時間內不會退去。而青年群體的問題也關係到社會穩定,必將是執政者得操心一段時間的事,也會是許多國家接下來無可避免的挑戰。

疫情全球持續肆虐之時,身處疫情受控、經濟逐步重啟國度的中國年輕人,肯定有感到慶幸和驕傲的理由,但疫情後不安全感浮出水面,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而回到《後浪》爭議,從前輩角度換位設想,年輕人嫌棄這樣一支旨在鼓舞他們士氣的視頻,是不是顯得太難搞?這確實難為了視頻中卯足中氣頌揚年輕人的演員何冰,但凸顯的或也是年輕人一種不願見困難被粉飾或輕視的姿態:後疫情時代環境是更嚴峻了,大家得先使勁耐力和毅力越過這座山,才來談詩與遠方。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儘管中國高層的用意可能在於鼓勵年輕人迎難而上,但對於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成長起來的一代而言,因曾親曆日益繁榮的社會經濟環境,相信很難接受榮景不再的嚴酷現實,對為何要放棄安穩轉而選擇吃苦,也會有許多不解和焦慮。

    王緯溫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