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沒有防疫一體化何來大灣區一體化?

2020-06-01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covid1.jpg

隨著全國人大通過立港區國安法修補特區國安漏洞,美國也對香港揮舞制裁大棒。我不擔心美國的制裁,這是美國的煩惱、不是中國的煩惱。因為如果美國制裁香港,只會將香港推向與內地快速融合,中國也更無顧慮強化對特區的全面管治權,到時候香港與國家就更加命運與共。國家好、香港不會差。但美國真的會放棄香港這個橋頭堡嗎?我相信短期內不會,因此特朗普只是說啟動取消香港特殊地位的程序,他也是見一步走一步,在走平衡木而已。

不管美國如何出招,中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修補國安漏洞,發展粵港澳大灣區,這都是勢所必然,不會受外力影響。國家對香港問題掌握主動權,留下來的煩惱是給特朗普的。

但新冠病毒給港澳融入大灣區提出了一個新的難題:那就是防疫和融合的平衡。雖然大灣區是一個長遠發展規劃,但發展時不我待。回顧香港由2月8日起對內地來港人士實施強制檢疫,後來內地也對從港澳入境人士實施強制檢疫,到6月8日,這種三地「隔離」的狀態已經4個月,而且還沒有結束的跡象。從新加坡的疫情持續嚴重來看,新冠病毒似乎沒有明顯季節性,香港在5月底又新增2宗本地病例,雖然只是偶發,等足以警醒我們,病毒可能長期存在。

要防疫、融合兩不誤,就需要粵港澳三地搞防疫一體化。所謂一體化,就是在防疫標準、操作等方面統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只要這一套機制建立,就可以將香港和澳門在防疫上視作內地城市,就是在防疫上講「一國」而不是「兩制」。例如廣州市出現一宗偶發的本地病例,你不會馬上封閉廣州、不准廣州人去深圳、佛山等城市。除非廣州出現連續、發散的病例,猶如早前的吉林市一樣,那才需要考慮短暫封閉。但港澳與內地由於防疫沒有一體化,相互解封的門檻就比內地城市之間高得多。關鍵是防疫標準不一樣,最典型的,香港現在對境外回港人員,仍然採用家居隔離檢疫的方式,而內地就一直採用集中隔離檢疫。

我們必須要做好與病毒長期並存的準備,因此我提出——沒有防疫一體化,何來大灣區一體化?粵港澳三地實行三種制度,但在防疫問題上,目標都是市民的生命健康,無所謂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的問題,國家應該牽頭組織三地政府設立類似大灣區衛健委的組織,統籌領導三地政府的防疫措施,如此才能降低三地在防疫上的成本。

4個月的封關(名義上沒有封關,但28日檢疫的成本極高,實際效果等同封關)是一段很長的時間。這幾個月下來,我身邊一些朋友,原本打算在內地買樓置業,現在都說要謹慎考慮。因為新冠病毒可能在每年冬天捲土重來,是不是每年都要封關幾個月呢?或者新冠之後,也肯定會有其他的傳染病毒出現。如果三地之間動輒封關,那麼對於跨境置業、跨境工作、跨境家庭,都是不能承受之重,等於終止了一切跨境生活。封關帶來的不確定性太大了。

雖然香港再不幸地爆出本地病例,但我仍然建議三地政府,6月8號最低限度要放寬某些跨境家庭的強制檢疫。對於一些跨境家庭,例如丈夫在香港工作、妻兒在內地,或者跨境置業人士,只要這些人能出示相關證明,三地政府不應該要求他們強制檢疫,可以隔一段時間進行病毒檢測的措施取代。畢竟對於跨境工作者而言,跨境是生活的一部分,長時間封關等於剝奪他們的生存權。我們應該以防疫為理由剝奪一些人的生存權嗎?三地政府在防疫一體化上的表現很大程度決定了大灣區一體化的發展前景,希望三地跨境居民能盡快聽到好消息。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大灣區的涉外律師事務,可謂好處多多,開放性更大,包容性更強。利用港深平台為機構和個人打官司,為民眾解難消災。涉外律師們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辦案,是不同法律制度下的中介人。從6月28日開始啟用的跨境律師,一個把月,已見業務開花結果。

    冰凌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