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成:中間派在立法會選舉有空間嗎?

2020-06-29
曾鈺成
立法會前主席
 
AAA

3211.jpg

很多人都說,社會兩極化擠掉了中間派的空間。但打算在9月以中間派旗幟參選的人卻相信,立法會地方選舉採用的比例代表制,讓他們有機會突圍而出。正如當社會處於正常狀態時,偏激的黨派憑着少數選民的支持已可以贏得議席;當社會兩極化,支持中間派的選民即使變成少數,仍可能達到足以贏取議席的比例。他們估計,9月選舉產生的立法會裡,建制和泛民所佔的議席數目會相當接近;只要中間派拿到幾個議席,便有可能成為議會裡的關鍵少數,足以左右大局,避免讓議會一面倒地「保皇」或「攬炒」。

路線溫和  未必是中間派

要分析這估計是否現實,首先要釐清「中間派」到底是甚麼。不少人以為,「中間」就是「極端」和「偏激」的相反;「中間派」自然代表溫和、中庸的政治路線。但在香港的政治環境下,政治主張或路線不足以構成「中間派」的界定特徵。立法會裡「建制派」和「反對派」(這兩個名稱在這裡都沒有褒義或貶義)兩個陣營裡,實際上都有主張較溫和的黨派,但他們不會被視為「中間派」。不管你的主張和路線怎樣溫和、中庸,如果你屬於建制派或者反對派,你就不是中間派。而你是否屬於建制派或反對派,不是看你給自己貼上甚麼標籤,而取決於你在重大政治議題上的取態。

顧名思義,「建制派」應是站在政府一方,「反對派」則和政府對立。不過事實上,「建制派」並非對政府的建議百分百支持,「反對派」也不是「逢政府必反」。較準確的劃線標準,是對重大政治議題的取態;而即使這條標準也不是百分百準確,例如曾經反對第二十三條立法的自由黨是否建制派?支持2012年政改方案的民主黨又是否反對派?我們只能說,在大多數重大政治議題上,建制派和反對派會採取截然相反的立場。

換一個說法:對於重大政治議題,建制派和反對派的取態,有很高的可預測性;不論兩派的個別議員開始時發表過甚麼意見,人們總可以猜到兩派最終要採取的立場。

區別準則  沒有固定立場

如果接受了這樣的界定,那麼在兩大陣營以外的「中間派」的特點,就是對重大政治議題的立場不可預測:中間派有時會支持政府,有時又會倒向反對派。有些人會說:中間派不是沒有原則和立場,只是他們不選擇對政府完全支持或者完全反對;政府做的符合他們的原則,他們便支持,否則他們便反對。對政府「是其是、非其非」,就是中間派。

然而,「是其是、非其非」不是中間派專用的口號,不能成為識別中間派的特點;建制派和反對派也經常會說自己對政府「是其是、非其非」的。歸根結底,你是否中間派,取決於你是否獨立於兩大陣營之外,不會固定地跟任何一邊保持一致。事實上,「關鍵少數」正是這個意思:他們倒向哪一邊,哪一邊就成為議會的多數,而他們沒有固定的傾向,在每一件事上都可以成為兩個陣營拉攏的對象;於是他們雖是少數,卻擁有跟兩大陣營討價還價的條件。

也正因為中間派有這樣的性質,所以才有人認為他們可以肩負修補撕裂、重建和諧的責任。兩大陣營現在處於互相敵對的關係,很難期望任何一方向另一方伸出橄欖枝。要重建溝通途徑,唯有依靠兩大陣營以外的第三力量——中間派。

關鍵少數  歷史未見先例

可惜歷史告訴我們,中間派的存在只是一個神話。以往每次立法會選舉都有自稱「中間派」的人參選,但歷屆立法會裡卻找不到任何給人深刻印象的中間派議員,一個也沒有。為甚麼呢?

每次選舉,屬於兩大對立陣營的候選人在保住自己「基本盤」的同時,都會盡力爭奪中間選民的選票,於是中間派便成為兩個陣營的共同敵人。9月這次選舉更加明顯:說穿了,中間派的目的就是要從兩大陣營手中各搶走若干議席,令兩個陣營都不能贏得議會的多數。為防止被「𠝹」去中間票,兩個陣營都要把中間派推向對方:藍營要防止「淺藍」票流向中間派,就要把中間派「抹黃」;同樣,黃營亦要把中間派「抹藍」。雙方的策略,都是要迫中間派就各項政治議題表態,例如是否支持國安法、是否支持非建制派「35+」目標、是否要求政府接納「五大訴求」、重啟政改是否一定以「831方案」為前提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中間」的答案,答了就歸邊。如果你支吾以對,立場模糊,就無法贏得選民信任;如果為了表示「中間」,你對其中一些問題採取建制派的立場,對另一些則跟從反對派,兩個陣營都會針對你倒向對方的態度,令你兩面不是人。

所以,中間派要維持「中間」形象以取得中間選民的支持,殊不容易。而即使他們有個別人贏得議席,也很難成為「關鍵少數」。歷史證明,在選舉中自稱中間派的候選人成功當選後,不可避免被歸入兩大陣營之一,最多被視為間中會背離陣營立場的「動搖分子」,不可能發揮中間派「關鍵少數」的作用。

今天的中間派可以改寫歷史嗎?且拭目以待。

 

文章原刊於《am730》。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事先張揚的「立法會好聲音」音樂會,基於社會觀感「現時不宜舉行」而宣布取消。這是合適的決定,也證明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但願部分心有不甘的議員捫心自問,代議士的本職和正業是甚麼?這不是說不可以公開獻藝,甚至藉演唱為公益籌款,但十幾名議員齊齊化身歌手明星,猶如藝員名伶,這稱「跨界」明顯是過了界,失了分寸也有損本份,何其不智!

    沙千山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