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施政報告宜大舉支援科研 全面推動資金投入

2020-09-17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3ef7b9e3-9999-4296-834d-2b961a31675a.jpg

廣度,決定人生的維度。只有不斷進步,不停嘗試,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捲走。除了應用於個人發展,這同樣應用於創科,創業和政治領袖的視野和決策上。今年的施政報告,作為科技和金融從業員,很希望特首和創科局能夠給予更大的支持給業界,始終政府才是議題設定者。香港過去一年的經濟萎縮嚴重,由-3%跌到-9%,而失業率也跑上了6%。而過去很多年單一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嚴重影響了經濟多元化,一次持續半年的疫情,打擊了傳統行業如酒店、旅遊和零售業。反之,看看美國情況,即使疫情嚴重,但近年科技企業創造了很多新機會和職位,成功撐住了疲弱的經濟,也最起碼穩住了部分就業情況。

友人 Ben 近年經常遊走中國,泰國,緬甸和美國等地,既是投資人,也是軟件工程師。他的觀察是不論深圳、新加坡和曼谷等,都積極吸收人才,而全球的大學都在搶人和招生。我很認同 Ben 私下的分析和看法,他認為,教學和產業研究合作,將大大有助推動當地經濟。

而香港過去幾年的政策,大多只是在經費和場地方面,但沒有戰略和長遠的政策配合。舉例說,創科基金有很多款,前海用地也在規劃中,但香港未來要做人工智能,數據,醫療還是其他方面呢?而有了具體的政策,跟進工作要是教育局與大專院校合作,想想要不要多加撥款和資源在一些學系,擴充和加多學位。

另外,新經濟轉型下,也談了多年的工業化 4.0,但很多企業沒有相關的技術,本地院校也沒有積極與業界合作,而最缺的是業界的實習、海外交流和畢業生的職位。香港真的需要徹底改變以往的思維,向前走出一大步,全面培育創科、研究和技術人才。商經局和創科局,與經貿辦要全面引進海外和內地科企。

而且科研文化應該從小培養,政府除了應該持續支持初創外,也應該大力投入教育,最好的例子是參考以色列、芬蘭和新加坡。以色列與外國企業在當地設入科學幼稚園,在孩童進入小學前,就已經接觸基礎科普教育,數學、物理、工程一一俱備。反觀香港,這些只可能勉強發生在私立幼稚園。同時,北歐免費教育下,當地老師的人工與銀行家差不多,把全國精英都招到教育行業去,因為他們明白,未來的社會精英要早日培育,社會的未來,也在我們的教育裡面。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