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為什麼港府不立刻把英國列作「高危」地區?

2020-09-28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db5c2580-03c6-4ab2-be24-19416e5f75bd.jpg

「新冠肺炎」在香港肆虐了九個月,港府的防疫措施仍死不肯「大刀闊斧」的做好隔離,仍只不斷以「小修小補」的方式進行,甚至乎遇到有市民反對,又即作罷,「隱形傳播鏈」才無法消除,縱然現在疫情稍緩,但隨時亦有很大機會爆發「第4波」疫情。

香港與西方國家完全不同,港府有極豐厚的儲備,爆發疫情之初尚有超過1萬億港元抗疫「本錢」,企業及個人的儲蓄率向來十分高,負債相對少,又有國家支持,怎會無法處理好疫情呢?

現時,歐洲爆發「第3波」疫情,諸國的單一確診個案亦創新高,其中包括英國。可是,明明港府深知英國的疫情嚴重,仍要等待一周之後,才正式把英國列為「高危」地區。即還要等至少7天,港府才會對從英國回來的旅客實行新措施,包括需要有72小時之內的檢測證明方能上機,到埗後才要以自費形式、在港府指定的酒店隔離。但這一周之內,從英國回來的港人,仍只需要「居家隔離」,不必當為「高危」地區處理。

1. 為什麼這一刻已確知英國疫情嚴重,仍要等一周之後才正式列為「高危」地區?「防疫」是刻不容緩的事,為何港府竟一而再,再而三的設「空窗期」?本年度三月中旬,正因為港府硬要設一個長達一周的「空窗期」給英國回來的港人,才會促使香港爆發「第2波」疫情。正因為「第2波」疫情爆發時留下的「隱形傳播鏈」還沒有成功被切斷,才會有更嚴重的「第3波」疫情,為何港府還不肯「從錯誤中學習」,至今仍是「死不悔改」?

2. 有人會解釋,由於英國政府正考慮採取嚴厲的「隔離措施」,英國留學生躲在校園裡或小社區內,反而可能比爭相回港更安全,所以不少家長傾向不要兒女回港。可是,港府可以因為這個漂亮的藉口就一口咬定在英留學生不會大規模回港,因此就能馬馬虎虎的等到一周之後才收緊政策?這樣說就可以因一小批從英國回來的港人,白白讓全港740萬市民飽受風險?而且,既然回港的學生不多,即受影響的港人較少。那為什麼不立刻把英國設為「高危」地區了?到底港府還在等什麼?

3. 其實不只英國,歐洲主要國家都爆發「第3波」疫情。為何港府只把重點放在英國?為何不把其他正爆發疫情的歐洲國家都一同列為「高危」地區?港府官員又稱,因為以過去歷史數據為參考,那些國家來港的人數較少,在香港有極少的病例是從那些歐洲國家傳入,所以並不需要把他們列為「高危」地區。可是,港府向全港市民負責,做的是「防疫」工作,「預防」是需要有「前瞻性」的,怎能只看舊數據就決定?萬一有隱形病人從那些高危國家來港呢?反正那些疫情嚴重的歐洲國家來港的人數較少,為何港府不索性先把他們列為「高危」地區,以絕後患?

4. 當然,只要英國回來的港人不多,歐洲國家又沒有人來港,港府或許可以胡混過關,只要不再有輸入的病例在香港社區爆發,再慢慢的等待香港本土的「隱形傳播鏈」漸漸衰竭,香港仍有可能成功抗疫。但既然全球的經濟皆已步入寒冬,香港市民亦會明白長遠拖下去不是辦法,為何港府死也不肯「強硬」多一點?反正已是「旅遊寒冬」了,為何仍不願做得更徹底?港府這種消極「防疫」之法,其實只是不斷的「賭博」。我們豈能以「賭博」的心態去「防疫」?

筆者評論香港時事,但凡批評港府施政,都先會不斷反覆的問,難道港府有什麼難言之隱,才會有這樣的缺失?或許港府官員「身在局內」,所以便有所疏忽?因此,大家批評港府及給予意見,亦是希望官員可以思慮更周全。可是,港府對正值疫情高危的英國及歐洲皆寬打幾分,遲遲不肯立刻「封鎖」西方諸國,已不是第一次了。到底港府為什麼要不斷重複犯這個錯誤?以如此粗疏的態度去「抗疫」,每當失敗後,又反怪責香港市民「抗疫疲態」?

全因為港府不肯「大刀闊斧」的一切從嚴,香港的疫情才施拉至今仍無法解決。到底為何港府至今仍這般「死不悔改」?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