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麟:港深合作推動生物醫藥

2020-10-27
朱兆麟
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公署ESBN成員
 
AAA

bio!.jpg

 一場新冠肺炎,使生物醫藥成為炙手可熱、受高度重視的行業,亦使香港高水平的生物醫藥技術展現於國際,包括今年初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在沙士病毒中,發現了有助開發新冠疫苗的抗原;至八月時,理工大學與澳門科技大學及多所內地院校,攜手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又取得突破,疫苗於動物試驗中成功產生抗體。但香港雖然有國際前列的技術及人才,要達致生物醫藥產業化仍有許多不足。

香港一直面對土地及人手的不足帶來的生產成本昂貴問題,加上政府政策過去集中研究層面,故生物醫藥發展「先天不足、後天失調」。近年雖然政府加強了透過科學園以撥款、技術支援及提供共享生產設備,扶持了一些相關初創企業,但對於促進本地生物醫藥產業化,仍是杯水車薪。

要解決「先天不足」問題,可與深圳加強合作,善用其近年生物醫藥發展的經驗及配套。深圳近年生物醫藥發展得益於政府大力扶持生物醫藥的政策,深圳市亦規劃了許多土地作生物醫藥等創科領域發展。香港中文大學 (深圳) 大灣區生物醫藥創新研發中心,就是由福田區投資5000萬元,位於河套地區的深港國際科技園,是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新建項目;加上深圳匯聚了全國以至海外的創科投資者,有利這些科研成果與企業配對。香港有具國際研究成果的科研人才,而深圳則有較多生物醫藥產品生物的人才,兩地人才正好互補不足,並發揮目前深港創新圈基金,資助本港大學和科研機構,促進深港科研合作。

除了土地、人才這些「硬件」,生物醫藥發展更需要有全面的配套政策。香港不少生物醫藥成果都獲歐美等地的醫藥機構認證,對國際生物醫藥標準規格有豐富經驗,而深圳則除了科研人才及基建,還有把產品生產的經驗,深圳及香港亦應合作成立工作小組,與兩地業界的生物醫藥諮詢組織、國際創新藥物和醫療器械認證機構合作,就港深合作生產的藥品、疫苗、等生物醫藥產品進行監督管理,並建立認證、審核及監管機制,提高知識產權保護,以建立深港生物醫藥創新的國際通道,把大灣區建成生物醫藥發展的大都會。

475a889907a6efa65ece2f8bd8318e84.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