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芯片大躍進

2020-10-27
 
AAA

32321.jpg

海鮮企業也要造芯片?沒錯,這就是中國新一輪的「造芯熱」。

中國獲取西方先進技術的渠道在中美競鬥白熱化後顯著收窄,發展本土科技的壓力驟增,尤其是遭遇斷供的芯片領域,中國自主研發、製造芯片的熱度正持續升溫。

這股「造芯熱」到底有多火?據信息機構企查查數據,今年1月至9月,有1萬3000多家中國公司註冊成為芯片企業,平均每月的新註冊芯片企業是去年同期的兩倍。

加入「造芯大軍」的企業當中,有不少跨領域公司。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大連一家網絡遊戲企業今年5月對外宣布,計劃投資2.3億元(人民幣,下同,4700萬新元),買下上海一家芯片企業51%股份,而這家網絡遊戲公司的前身竟然做的是海鮮生意,和芯片行業八竿子打不着。

除了海鮮企業,加入自主創新「造芯」大潮的,還有汽車零部件公司、水泥公司、服裝企業等,大有「萬眾造芯」的磅礴氣勢。

各地政府也都卯足了勁布局芯片產業。無論是北上廣深等大城市,還是江蘇、陝西、湖北、四川等省份,都在重金扶持這個產業,出台政策吸引投資,爭取國家資源傾斜。東部經濟大省江蘇首府南京,最近還成立了中國首所「芯片大學」,解決芯片領域人才緊缺的問題。

然而,大躍進式的全民「造芯」運動中,最近也傳出不少令人唏噓的負面新聞:投身芯片行業的企業中,有好些是沒有經驗、技術和人才的「三無」企業;一些芯片領域的明星項目,最後竟然成為了「爛尾」工程。

中國媒體今年8月報道,2017年成立的武漢弘芯在運行近三年後,因為面臨資金鏈斷裂,陷入停運危機,還被踢出了湖北省重大項目之列。

這個項目投資高達1280億元,當時以武漢市明星項目上馬,還邀請到曾經履職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芯片行業大咖蔣尚義執掌。如今,該項目的施工現場人去樓空、雜草叢生,不僅沒有為中國的芯片行業做出貢獻,連重金買入的先進光刻機都被抵押給了銀行。

陷入停擺的芯片項目不止是武漢弘芯。據《瞭望》等媒體報道,短短一年多時間,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五個省至少有六個百億級別的項目「爛尾」。這些停擺項目中,有的還牽扯上騙取政府補助資金、國有土地等問題。

中國科研長期以來追求「短平快」,注意力都聚焦在應用層面,而在時間長、回報慢的底層基礎研究投入十分有限,相關的人才儲備也不大。在芯片領域,中國去年的自給率只有30%,每年進口的超過3000億美元(4080億新元)芯片,大部分來自美國或是通過美國技術製造。

中美長期博弈的背景下,中共高層和官媒一再強調,芯片等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中國必須自力更生,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有輿論也在美國制裁華為後,把芯片研發與當年的「兩彈一星」事業做比較。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下星期召開,研究制定「十四五」規劃時,布局被「卡脖子」的高科技產業相信會是重中之重。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中國會在芯片領域顯著加大投入,科研、教育、融資等方方面面,預計都將會得到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中國攻克芯片難題的強大國家意志毋庸置疑,舉國體制、海量人才、充沛資金也都是中國在芯片領域快速追趕先進國家的有力條件。但運動式發展產業的另一面往往是追逐風口的企業一哄而上蹭熱度,獲取各種資本和政府利好;地方上為了政績跑馬圈地、大幹快上,最終扭曲行業的正常發展。

被寄予厚望的芯片行業近期屢屢報出「爛尾」醜聞,已經給「造芯熱」敲響了警鐘。中國國家發改委發言人本周在一場例行發佈會上對這些初現的風險發出警告,強調將按照「誰支持、誰負責」原則,對造成重大損失或引發重大風險的,予以通報問責。

有輿論認為,傾舉國之力發展芯片行業,必然會有失敗的案例,但只要有一兩個項目成功就已足夠。令人擔憂的是,無視行業發展客觀規律,只憑「趕英超美」的滿腔熱情,結出碩果的概率並不大,甚至可能引發打着「造芯」幌子騙投資、騙補助的亂象,最終反而耽誤了中國的「造芯」進度。而前所未有的「卡脖子」壓力下,「中國芯」哪裡還經得起這樣的打擊?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美國有完整的計算機産業;中國同樣也有。雖然在某些技術領域仍需突破,中國甚至比美國有更充裕的産能。不僅是現在、明或後年,甚至在5nm芯片或以後的年代,中國的優勢依然明顯。

    吳幼珉  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