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和:香港和深圳未來如何合作和互補?

2020-11-04
梁和
美資金融公司資訊科技總監
 
AAA

SZ1.jpg

最近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深圳,可以說是定調了未來幾年大灣區的規劃及定位,而深圳和香港,必須加強合作和聯繫。未來大灣區的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制度、人才和基建。現時礙於疫情,人才流動可謂嚴重受阻,而且經歷了過去幾年的發展,似乎大灣區內的城市在就業、稅務、居留權、交通等還有不少可以改進的空間。

首先,大灣區以香港和深圳為引擎,必須加強集資和創新能力。我們看到外國企業如 Google, Intel, eBay, Tesla等,都持續地為世界帶來新的技術和提升生活便利,而背後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也需要一個有利於創業、科研的環境,以及有多所優質的大專學府提供人才。而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公司吸收了很多內地專才,把留美、留歐、留英的人才通通都吸納了,並讓他們在這些企業中發光發亮。未來五至十年的規劃中,最需要的就是重新建設和想想如何吸納和留著人才,把內地和大灣區的年輕人潛能和經驗留在這個新發展區中。

第二,大灣區的政府官員要與時並進,在當前環境下,繼續努力招收和吸引外資。不論是建立新的雲端數據中心,創科基地,新工業轉型,廠房,以至各行各業的投資和設立亞太區總部。這些投資和發展是最有力的見證和投資者對於大灣者發展的信心。

第三,深圳和香港不是對手,而是夥伴。前陣子太多本地評論員執著於競爭,執著於討論深港矛盾,但看不到全局。香港的法治、文化、專業發展,始終領先於深圳,同時,深圳近年的創新、年輕勞動力和行政體制都優於香港。未來大灣區要發展起來,政府和商界都要互相學習和深化合作。同時,也要加強行業和領域的分工,如何處理好傳統行業如航運、物流,同時兼顧能源、新工業、科技和金融的發展。

最後,我們必須加強大灣區內人才流動的便捷,不妨為海外人才提供深港互通的工作簽證,同時讓香港在大灣區工作人士提供稅務優惠及更長期的簽證及居留證。只有慢慢做到如同外國的灣區發展,促進人才和資金進入灣區,這樣才有望持續孕育獨角獸,以及產生協同效應。

深化改革,必須從思想和心態做好準備,否則,大灣區只是流於口號,隨時被東北和西部地區一步步趕上。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大灣區的涉外律師事務,可謂好處多多,開放性更大,包容性更強。利用港深平台為機構和個人打官司,為民眾解難消災。涉外律師們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地辦案,是不同法律制度下的中介人。從6月28日開始啟用的跨境律師,一個把月,已見業務開花結果。

    冰凌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