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桐山:不要用黑暴反中標籤化了香港人

2020-11-09
吳桐山
學研社研究員、時事評論員
 
AAA

PPL1.jpg

自從去年的黑暴和今年的疫情之後,內地和香港的「黑港人」風氣非常嚴重,這是令我非常擔憂的發展方向。

近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爐,特朗普落敗,我留意到香港網上有一些聲音,說香港人對特朗普落敗急哭了。我很敏感地覺得不對勁。我有不少香港和內地的微信群,特朗普被認為反中積極,此番落敗,固然有一些香港黑暴分子很傷心;但內地其實同樣有一群所謂「民主派」、「進步分子」對特朗普落選很傷心。這兩群人的出發點差不多,就是希望有人懲罰中國。但那都是一部分人而言,為什麼我們動輒標籤「香港人」,而不會去標籤「中國人」呢?

去年的反修例風波以及連串黑暴事件,固然令國人氣憤,但我一向強調,香港由於歷史原因,的確有不少人是反對中國的,但即使有一半甚至6成人反中,也不能讓這群人代表香港人,從而把全體香港人標籤化了。因為既然要香港回歸,就要往正面的方向領,而不是往仇人的方向推。

說實話,標籤化,是人之常情,生活中充滿標籤化的現象。例如,廣東人被標籤為什麼都吃,連福建人都吃;東北人被標籤為很怕冷;台灣男人被標籤為娘娘腔。類似的標籤多不勝數。為什麼香港人被標籤就不行?

第一,性質不同。你標籤一個人貪吃、懶惰、好色,我覺得都不好但人之常情,可以接受。但現在我們是集體標籤「香港人」是「反骨仔」,是叛國的,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標籤,是要把一群人打入地獄的。這兩者的性質和程度不一樣。

第二,標籤化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常見錯誤,遺禍深遠。我認識一些自認愛國愛港的人,在過去一兩年也不遺餘力地將「香港人」標籤化為「反骨仔」,在進一步了解之後,我發覺他們有一種心理,就是覺得這種狠狠的罵可以讓他們乖一點。這是一種典型的中國父母心態。

很多中國父母都會從小標籤化他們的子女,例如廣東人會罵孩子:「無鬼用,生舊叉燒好過生你」,或者罵孩子「大笨蛋」、「不是讀書的料」。所有懂心理學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樣做有百害而無一利。你可以約法三章,做錯事可以懲罰孩子,但不要貼標籤,貼標籤只會促使一個人「認」了你所貼的標籤,破罐子破摔了。

我也多番分析過,香港的確有不少人抱持對國家不友善,甚至仇恨的態度,這是錯誤,值得懲罰。但懲罰歸懲罰,我們不應該以一竹竿打翻一船人的態度,將所有香港人標籤為叛國者。在我看來,這不是懲罰黑暴反中的港人,而是懲罰愛國的港人,最終的結局是與黑暴分子一起,把香港往萬劫不復的深淵推。身為中國人、香港人,是想通過懲罰來救,還是想通過懲罰來毀,這是大有區別的。望深思。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禁蒙面法》為甚麼重要?原因是該法例正正針對滋生暴亂的「匿名效應」。所謂「匿名效應」出自管理心理學,指在不記姓名或在相互不瞭解的情況下個體獨立性、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的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勒龐的經典著作《烏合之眾》,對於「匿名效應」對社會運動的影響有深入的分析。他直指「匿名性」引致個體喪失責任感,令個體變得原始、無理和情緒化。由於人們缺乏自我克制,因此逐漸接受集體潛意識的控制。在「匿名」的狀態和群體的掩護下,成為了「烏合之眾」孳生的「溫床」,令到社會動亂一發不可收拾。

    韓成科  202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