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泛民想好了嗎,「總辭」後將何去何從?

2020-11-18
文武
學研社成員
 
AAA

FAN1.jpg

全國人大常委會就立法會議員資格作出決定後,泛民決定集體「總辭」以示抗議。「總辭」的決定容易,也可以產生一時的社會聚焦效果,但「總辭」之後泛民將何去何從呢?相信這是泛民近期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總辭」的召集人胡志偉聲稱要重返社區,泛民最資深議員涂謹申則表明再參選可能已沒有意義,戴耀廷則撰文呼籲回歸公民社會,到底哪種路線才最合適呢?

11月1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公布不久之後,15名泛民立法會議員集體召開記者會,手拉手高呼「齊上齊落」,宣布將集體「總辭」,以示對人大決定及政府宣布DQ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梁繼昌議員資格的抗議。辭去議員職位容易,但辭職之後泛民的參政之路該如何走,卻已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十字路口,接下去該如何做,相信是泛民須要思考的問題。

「總辭」之後,作為「總辭」召集人的胡志偉曾對傳媒表示,將重回社區做貢獻。不知道胡志偉所說的重回社區是甚麼意思,如果是指重新回到民主黨由社區議政、參政之路,那麼這條路必然要通向選舉,而人大這次的決定,並不只是針對4位被DQ的議員,同時也表明「此決定也適用於今後參選或出任立法會議員之人士」。而且,不僅僅是立法會議員的資格,區議員同樣必須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現時未處理區議員的效忠問題,不代表將來不會做。因而,假如民主黨重返社區後,不改變現有的對抗中央的政治立場,將來未必能夠再循社區重返議會。

涂謹申在「總辭」之後表明,「一國兩制」已死,立法會淪為「人大」,泛民需要再考慮是否再參選。如果涂謹申的話代表泛民的某種集體看法,那麼泛民很可能不再參選,但不參選是否意味着泛民自此全面退出政壇,還是要循另外的途徑參政?

失去了議會的平台,失去了議員的身份以及權力,泛民想要參政,甚至參與社會事務又談何容易。別的不說,就以日前油麻地發生的造成7死11傷的嚴重火警事件為例,人們只見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就事件發表意見,表達關注,而辭去識員職務的多位泛民議員,則已在公眾視線中消失。泛民陣營中,目前還能夠發聲的,也只有油尖旺區的幾位區議員了。

戴耀廷則在報刊撰文提出,民主抗爭運動可回歸公民社會。他認為可以由公民自行組成群體,各自找到大家關心的題目,再次聚集。各個公民力量點連起來,交互重疊,就會織成一個個網來。這種說法似乎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理想化的想法,屬典型的書生論政。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可以是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泛民真的要這樣走下去嗎?

況且,泛民又是否真的可以完全漠視國安法?中央這次為立法會議員的資格立下「紅線」,並不代表只重視立法會議員是否合資格的問題,而是要從整體上扭正香港的政治格局。泛民即使不再參選,日後不論以何種形式參政,只要違反了國安法,同樣也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合法的公民社會群體,同樣也不會有生存的空間,又如何會有機會連成一線,編織成網?

因而,泛民是時候該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何去何從的問題。宣布「總辭」決定之時,胡志偉曾說,泛民沒有分裂的本錢,意思是泛民不會與攬炒派、激進派、「港獨」派,甚至是黑暴勢力分割。不過,如果認真思考一下泛民的前景,相信胡志偉的那句話應該改為,泛民沒有繼續攬炒的本錢,如果仍希望在香港參政議政,只能與攬炒派、激進派、「港獨」派及黑暴勢力徹底切割,回到「一國兩制」之下繼續反映民意,爭取民主。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事先張揚的「立法會好聲音」音樂會,基於社會觀感「現時不宜舉行」而宣布取消。這是合適的決定,也證明社會輿論發揮了監督作用,但願部分心有不甘的議員捫心自問,代議士的本職和正業是甚麼?這不是說不可以公開獻藝,甚至藉演唱為公益籌款,但十幾名議員齊齊化身歌手明星,猶如藝員名伶,這稱「跨界」明顯是過了界,失了分寸也有損本份,何其不智!

    沙千山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