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華為斷臂能否自救?

2020-11-23
 
AAA

d8dd6431181fe3a619cd4950389b5616.jpg

在美國芯片斷供壓力下,中國科技巨頭華為選擇斷臂自救。

一則昨天刊發在《深圳特區報》的聯合聲明,讓市場上近來傳得沸沸揚揚的華為出售榮耀一事落錘。根據聲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與華為簽署收購協議,完成對榮耀的全面收購。隨後,華為在官網發聲明證實這項交易。

這是華為遭遇美國芯片斷供後,首次對業務展開重大調整。買賣方都未在聲明中,公布收購的具體價格,但據路透社等多家媒體上周報道,榮耀的出售價是1000億元(人民幣,205億新元)。

這相信是迄今為止,中國手機行業金額最高的收購案。中國輿論指出,這筆巨額收購救了華為,也救了榮耀自己。

榮耀是華為在2013年正式成立的互聯網手機品牌,榮耀手機定位較低端,價格相對便宜,競爭對象主要是小米等低端品牌。不過,長期以來為華為Mate系列、P系列手機做配角的榮耀,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非常可觀,每年出貨量超過7000萬部,一度佔據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的10%。

華為出售榮耀是美國實施芯片斷供後的被迫選擇。財新網引述一名負責5G業務的華為高管稱,「當初做榮耀是因為高端芯片有溢出效應,改一下就可以做低端,相當於一魚兩吃。但如果魚都沒有了,還吃什麼?」

對於出售榮耀的目的,華為也不諱言。該公司在聲明中稱,在產業技術要素不可持續獲得、消費者業務受到巨大壓力的艱難時刻,為讓榮耀渠道和供應商能夠得以延續,華為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這也是榮耀相關產業鏈發起的一場自救行為」。

業界對榮耀和華為的命運是否能迎來轉折,莫衷一是。樂觀者認為,獨立後的榮耀可向高通、聯發科等企業採購5G芯片,也可以放手進軍高端市場,不必再給華為手機做配角,早前傳出的榮耀新東家三年內上市的目標,並非遙不可及。

為了不讓榮耀繼續受華為牽連,華為在出售聲明中特別與榮耀「劃清界限」稱,對於交割後的榮耀,華為不佔有任何股份,也不參與經營管理與決策。

但也有悲觀者認為,這招「金蟬脫殼」未必能保證榮耀的供應鏈一定能獲得保障,尤其是芯片供應的保障,因為不管華為如何與榮耀撇清關係,掌握榮耀命運的依然是美國政府。

對華為而言,出售榮耀後的華為能否成功自救也充滿未知。受芯片「斷供」影響,華為目前只能依靠原有庫存維持生產能力,華為手機業務的未來,取決於芯片庫存還能撐得了多久,以及這期間華為能否找到替代芯片。

出售榮耀,確實讓華為手機業務博得一線生機,現有芯片庫存能儘可能維持主品牌,延長其生存時間,以尋找替代芯片。在榮耀仍具市場價值時將其出售,華為也能從中獲得一筆可觀的現金收入,為公司「過冬」準備寶貴的糧食,保障公司其他業務穩定運行。

不過,以華為每年幾億顆的芯片消耗量看,一些業內人士估計,在美國禁令全面生效前儲存的芯片,最多能讓華為維持到明年初。出售榮耀只是延長依賴庫存的生存時間,關鍵還在於能否解決芯片被「卡脖子」的問題。早前有消息稱,為了應對美國打壓,華為已經啟動「南泥灣」計劃,以規避應用美國技術製造終端產品,但芯片的自主研發和製造恐怕難以一蹴而就。

華為斷臂出售榮耀的消息,再度引發中國輿論呼籲科技自立自強。微信公眾號「明叔雜談」還把特朗普政府對華為的打壓,稱為「21世紀的中國國恥」,提出中國不僅要進行全產業鏈式創新,甚至呼籲官方通過中國巨大市場優勢,讓那些為遵守美國禁令斷供華為的企業付出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正經歷芯片危機的華為,在這場自救行動中獲得了「國家隊」的力撐。

買方發表的聲明顯示,接盤榮耀的深圳智信新今年9月成立,是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與30多家榮耀代理商、供應商共同投資設立,當中包括天音通信等手機渠道商,以及蘇寧易購、深圳順電等榮耀的線下和線上零售商。根據《界面新聞》報道,從股權穿透信息來看,深圳智信新的最終大股東其實是深圳市國資委。

從此次「國家隊」接盤榮耀,以及中國輿論反應來看,一股拯救華為的國家力量正在醞釀,這場斷臂求生的自救行動,關乎的已不止是華為的榮耀。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