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港抗疫遭遇「薛西弗斯悲劇」

2020-12-07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65.jpg

古希臘有一則神話故事:薛西弗斯被天神懲罰,要從山腳推舉石頭到山頂。薛西弗斯幾經辛苦,終於將石頭推抵山頂,但石頭瞬間又滾回山下,必須從頭開始;正當薛西弗斯一步一步再把石頭推到山上,快要完成任務之際,石頭又滾下山,一切又要重新再來……

香港的抗疫戰不幸遭遇到了這一個「薛西弗斯悲劇」。過去大半年,香港冠病疫情暴發一波又一波,一直在惡化後紓緩、紓緩後又惡化的循環中打轉。比如,6月底香港一度連續20多天沒有本地確診病例,原本有望與中國大陸恢復通關。豈料疫情在7­月初又反彈,每天確診數十起甚至逾百起,進入新一波的疫情。

到了上個月底,香港的疫情再次趨緩,連續好幾天零確診,而且沒有本土案例。正當許多人開心地歡呼就要看到抗疫勝利的曙光時,一個超級「跳舞群組」突然引發社會各區大規模暴發,令冬季第四波疫情提前到來。香港人又要再次提心弔膽地防疫。

因應疫情嚴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昨天舉行記者會,宣布推出新一輪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包括收緊餐廳食肆的人數和營業時間,以及要求公務員在家工作。但經過10個月的抗疫,很多港人這次都對抗疫效果不抱很大的期待。

我身邊不少朋友昨天看了記者會後都慨嘆說,縱使這一波疫情在多項防疫措施推出後逐漸緩和,但之後很大可能還會出現第五波、第六波疫情。聽他們的口氣,似乎都已經打定輸數,在疫情煎熬中數着日子,彷佛看不到戰疫希望。

為何香港的抗疫如此差強人意?

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項政策的順利執行,離不開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條件的支持。然而回顧香港的抗疫戰,一直未能把疫病清「零」,卻似乎和資源無關。

以疫情中期討論最多的全民檢測為例,當時特區政府尚無足夠的人手和設備。但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9月初中國大陸就安排了500多名支援隊成員到香港,協助港府推行大規模的普及計劃,為港人提供免費檢測服務,讓香港疫情一度大為紓緩。

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一直未能告別疫病,某程度上和港府的政策出錯有關。港府似乎不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陋習,每次都是在疫情暴發後才亡羊補牢,進行補救工作,而不是未雨綢繆的做好預防工作。

令人更驚訝的是,很多原本是常識的防疫措施,市民以為理所當然,但原來港府官員嚴重離地,釐定政策時屢次出現疏忽。例如,當局竟然容許船員、航空機組人員、外交人員等進入香港後無須被強制隔離;又如,設立指定酒店供入境者隔離,但原來並無禁止他們和非隔離人士見面,結果令病毒從酒店內帶到酒店外,弄至今日全面失守。

不過,要說到香港抗疫至今最大的問題,恐怕還是港人不齊心。不消說,面對大規模傳染病暴發,最重要的是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合作,上下一心團結抗疫。在2003年沙斯期間,全港市民眾志成城對抗疫症,那種自救自助精神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可惜過去一年多的政治動亂,令港人展現的自救自助精神蕩然無存。許多港人不信任政府,不配合政府抗疫措施,甚至互相指責,使香港在抗疫路上舉步維艱。

早在今年年初疫情暴發初期,港府對全面「封關」稍為猶豫,部分港人就把抗疫與政治抗爭掛鉤,批評當局是出於大陸與香港關係的政治考量,而非純粹基於科學和醫學的考慮。其後中央政府派人到港協助應付嚴峻疫情,泛民支持者又擔心北京是以抗疫為名,收集港人DNA並送往大陸,以致抗疫效果不理想。

更甚的是,經過近一年的抗疫,就算是合作的港人也開始出現疫情疲勞,在疫情嚴峻的時候稍為提高警覺,配合政府的抗疫措施。但一旦疫情個案下滑,他們又會鬆懈,開始出外消閑聚餐,令病毒輕易在社區傳播開來。

結果,眼下香港的疫情雖然未至於像歐美那樣完全失控,但由於外防輸入有漏洞,本地傳播鏈一直未截斷,只能陷入防疫措施收緊、放鬆、再收緊的反覆循環,不知何時是結果。

如果政策的實施對象對政策認可,政策就有充分執行的可能;反之,就會給政策實施過程造成阻礙。目前香港抗疫正面臨著這個大難題。悲觀來看,若港人不反思,上下齊心一起抗疫,縱使港府再推出更嚴格、更準確的堵塞現存漏洞的抗疫措施,香港也無法告別疫情,只能在疫苗面世之前繼續和「薛西弗斯悲劇」共存。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我反對搞甚麼獨立調查委員會,是反對,不是不支持。是因為這反映了香港人的一種劣根性,動不動對別人究責,對別人喊打喊殺,在這種吶喊背後,其實是掩蓋了自身的責任,這才是最可怕的。

    吳桐山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