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時語:從冠病疫苗說到「舉國體制」

2020-12-28
 
AAA

233.jpg

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死於冠狀病毒的人數,超過了二次大戰的陣亡人數。冠狀病毒的歷史性衝擊可見一斑,會深刻影響未來10年甚至幾十年的國際局勢發展。

另一方面,輝瑞公司研發的冠病疫苗已經獲得多國政府緊急批准使用,美國莫德納(Moderna)研發的冠病疫苗也被證明高度有效,已獲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緊急使用授權。面對北半球冬季的冠病高發季節,至少出現了「隧道盡頭的亮光」。

需要10多年時間的新疫苗研發過程,能夠在大半年時間內就成功完成,各國政府的參與至為關鍵。美國政府早在有成功苗頭之前,就投入大量資金,除了巨量訂單,主要是承擔巨大商業風險,促使商家早日建立大規模生產設施。美國政府還多頭下注,投資多家藥廠,確保最後至少會有一兩家成功。

這一實例說明在關鍵科技領域,國家投資和調動資源的「舉國體制」,有其無法替代的優勢。另外也說明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以及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只會越來越重要。

回顧一下歷史,可以發現這樣的「舉國體制」,其實是在上世紀後半葉,美國在科技上領先全球的重要原因。這一「舉國體制」的觸發因素,是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震動了西方世界。美國政府迅速作出反應,除了建立美國宇航局和高級研究計劃局(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前身,在1960年代後期最早建立了今天互聯網的原型),國會通過了《國防教育法案》,美國大學獲得的教育科研經費,在短短七年中增加幾乎六倍。

除了國防項目,美國也大力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國會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預算撥款,從1958年到1959年,一年就增加近四倍,到了1968年,國家科學基金會年度預算又增加了3.7倍多,達到5000億美元。

1980年代以來,奧地利經濟學派日益主導美國,歷屆共和黨政府都以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為己任。而且在多次大規模減稅之後,再加上人口老化的壓力,國防和醫保之外的聯邦預算越來越少,對科技和教育的開支也相應下降。美國宇航局就是個典型例子。

隨着政府投入的減少,在加上近年白人民粹主義的強烈反智傾向,美國早先令人艷羨的科技機構的效能和質量明顯滑落。例如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原是疾病防控模範。這次冠病疫情在全美失控,各界普遍認為CDC最初在檢測試劑研發上的技術性錯誤是個關鍵誘因。再如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這次也在氯喹獲得緊急授權上犯錯,後來證明無效,不得不尷尬取消。

以我之見,美國目前的反智主義頗有種族主義成分。參加過美國任何科技專業全國年會的人都會看到,美國科學精英中非白人科學家的比例越來越高。特朗普的原白宮高級參謀班農公開抱怨,硅谷大多數公司被南亞裔老闆掌控,特朗普政府嚴厲限制H1B1簽證(引進國外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簽證)數量,都是例子。

近年來中國經濟起飛之外,科技也獲得長足進展。在美國上層精英眼中,已經類似當年蘇聯發射人造衛星的威脅。隨着拜登勝選,高教育精英獲得捲土重來的機會。

但是在目前選民分裂和國家債台高築的情況下,美國能否重演1960年代用「舉國體制」來重振科技發展的歷史,令人懷疑。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