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海洋公園應該何去何從?

2021-01-08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1-08 at 09.54.04.jpeg

早在「新冠肺炎」爆發之前,海洋公園的經營已經開始出現困難。

近年以來,海洋公園已嘗試不同方向的改革,例如是修訂了園內的規劃及設計,翻新建築物和設施,增加特色餐廳和食肆,並把它們聚在一起,增設了一條特式懷舊的「香港街道」,增添了新動物和全新的樂園設施,還設計了不少新的吉祥物,舉辦不同的活動和推出一系列的宣傳及推廣等等。近日,海洋公園亦推出「森度遊」,讓市民在園內練習瑜伽、冥想和做運動等等。聖誕節期間受疫情影響,樂園仍推出網上宣傳活動,可謂十分積極。

嚴格來說,如果我們只以「經營不善」、「定位不清晰」和「缺乏新意」等陳腔濫調來批評海洋公園,實在不太公道。反之,海洋公園不是沒有管理人才。管理層和員工的經驗相當豐富,亦曾作不同方位的改革,只是依然無法扭轉劣勢而已。在大方向上,海洋公園應該何去何從?

1. 面對區內強勁的競爭對手,例如是廣州長隆渡假區、香港和上海的迪士尼樂園、新加坡環球影城、澳門賭場及渡假區等等,純以「海洋生態」為題材的樂園,根本完全無法競爭。

2. 有人提出以「保育」或「環保」為新定位,亦可教育下一代珍惜生態,本意是良好的。但「海洋公園」本身,能否與「環保」扯上關係?純以行業的本質來說,圈養飛禽異獸,把牠們困在方寸之地供人欣賞,甚至乎逼牠們作出一系列表演,根本是對大自然或動物的一種「摧殘」,何來「環保」?當然,讓小孩可以親身看到各種動物和海洋生物,並列舉出相關的常識,確實可以教育下一代。可是,這根本一直也是如此,並不存在「重新定位」的意義。

3. 傅統以來,海洋公園一直都有教育下一代,亦當然會順道帶出「保育」和「環保」的訊息,只是專注這個功能,根本無法生存,才不得不在業務上擴張及多元化,增加機動遊戲、攤位遊戲和食肆。因此,所謂的「定位不清晰」或「不專注」,其實是「多元化業務」的一體兩面。正因為海洋公園不只專注「保育」,才能生存至今。

4. 讓海洋公園重新專注「保育」和「環保」行不行?當然可以。但如只專注「保育」和「環保」教育,肯定要大幅削減經營成本及規模。「樂園」是一門以收支平衡或微利為目標的生意,亦可望藉此帶動區內經濟。「保育」和「環保」教育卻是純粹的支出。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海洋公園真的要重新定位,則肯定要先大幅縮小規模;一整塊土地亦應該先交回給政府再算。

5. 既然港府在覓地建屋方面出現困難,何不把一整片土地用作建屋之用?我們何不把「海洋公園」改為「海洋公寓」或「海洋新邨」?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平方呎,而且回歸以來的每年建屋量都大減,香港平均樓齡一般都在30至40年以上。在香港,還有什麼事情比覓地建屋更重要?

6. 就算既得利益者以諸般藉口阻撓政府把海洋公園的土地收回建屋,退一萬步來說,把海洋公園改建成另外一個「維多利亞公園」或「香港公園」,也比較划算。我們還可以在園內加設室內運動場、足球場、藍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排球場、跑步徑、泳池、攀石牆、草地、燒烤場和山徑等等設施。香港缺乏的不只住宅,連商廈、商場和公共活動空間都不夠。如果多建一個開放給大眾的公園,並在園內增設各式康樂設施,其經營及維修成本遠低於海洋公園,又可以使更多市民受惠,何樂而不為?

7. 此外,如果香港能成功解決了土地及房屋短缺問題,並有意發展一個「主題樂園」的話,我們亦不一定再考慮比較傳統的海洋公園或各大城市都爭相建設的「環球影城」和「迪士尼樂園」。我們何不考慮清楚自己的長處及特色,並發展出自己的「樂園」?例如,香港的電影製作在亞洲區內仍很「賣座」,多年來更有不少經典的電影及電視劇,塑造了很多成功的角色,港府何不好好扶持一下這個產業,並仿效「環球影城」,以資助形式搞一個「香港影城」?我們還可以把「李小龍館」、「金庸館」、「星光大道」和「蠟像館」等等都聚在「香港影城」之內。我們亦可與電視台及電影公司合作,打造一些供人參觀的「經典電影場景」。甚至乎,我們更可興建更大規模和更有特色的「電視城」、錄影廠及特效中心。除了讓觀眾入內參觀之外,還可以把場景租借給不同的電影製作公司或電視台。當然,「香港影城」之內,亦可以再搞一個「嘉年華」,以機動遊戲及攤位遊戲吸引客人。這只是一個概念性的討論。重點是,就算港府要再搞「主題樂園」,也應該好好想清楚自己的「定位」及「強項」,更應該藉此扶持一下在香港尚有前景的產業。

海洋公園是港人的集體回憶,筆者亦很懷念童年時代開開心心到海洋公園玩樂的日子。可是,我們始終要向前看。抱殘守缺,只會是死路一條。或許,我們現在應該要先學懂「放手」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