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港媒「春秋筆法」非好事

2021-02-08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121.jpg 

香港的冠病疫情久抗不下之際,港府上月底終於出重招,首次在油麻地新填地街「封區」強制檢測,引來大批記者到場採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年是非多多的公營傳媒機構——香港電台,因為一則瑣碎的報道又再次陷入了政治風暴眼中。

事緣一名港台記者當天進入圍封區採訪,在入住賓館期間發表了一篇報道。表示獲港府派發的物資袋之中,「有五包即食麵(快熟面)、一袋通心粉、四罐罐頭及一盒粟米粒,而賓館未有罐頭刀及煮食工具提供。」報道還附上一張物資照片佐證,包括四罐只見到底部的罐頭。

有關報道出來後,很快就成為網上熱話。原來,港府向封鎖區居民派發的罐頭八成是可以用手輕易拉開的罐頭。港台照片中的四罐罐頭,也只有一罐午餐肉是需要用罐頭刀。大批網民質疑港台記者刻意不拍攝罐頭的頭部,又在報道中特彆強調賓館沒有罐頭刀,是要讓讀者誤以為港府安排不周全,派發的罐頭全部都要用罐頭刀,但又不向居民提供罐頭刀。

隨着網上質疑及惡搞的聲浪越來越大,多個建派制團體先後到港台總部示威,要求港台道歉。但港台管理層不甘示弱,很快就發表聲明反擊,指報道屬於「事實陳述」,強調該台一直尊重事實,「不偏不倚作中肯報道」。

至於立場一向親民主派的香港記者協會,也開腔為港台「助拳」,批評「有人利用內容爭議攻擊傳媒,甚至質疑報道含政治動機,行為不負責任及罔顧事實。」

港台一則簡單的罐頭報道,竟然觸發政治罵戰,除了因為港台是由政府用公帑營運的機構,大眾對它有較高的要求;更大原因是在反修例風波中,建制派一早不滿許多港台記者往往流露出對抗爭人士的同情甚至支持。這次的罐頭風波剛好再次激起建制派人士對港台的新仇舊恨。

平心而論,從文字上來看,港台的該則報道內容並沒有出現扭曲,其他港媒在相關報道中也是只拍攝罐頭底部。但該名港台記者最大的問題在於,他處理文字次序和圖片剪輯等過程中,無意(抑或有意?)在客觀上令讀者得出了一個政府提供食物不當的結論,給了建制派一個攻擊的口實。

港台記者的上述手法,正好是犯了語用學毛病。所謂語用學,並不是研究語言的定義,而是看重語言與周邊環境的關係。一些擅長操作語用學的媒體,就不時巧妙地通過文字或者配圖之間的聯繫,向讀者傳達主觀性的信息,儘管它的報道內容並沒有錯誤。

近些年來,部分香港媒體也把語用學發揮得淋漓盡致,經常通過版面安排、處理照片等手法,將理念包裝之後傳達給讀者。

比如在前年的反修例運動中,反政府的港媒在處理照片時往往故意放大警察的兇惡相片,與弱小的抗爭者形成強烈的對比,令人不無同情地站在抗爭人士陣營一邊;至於親中報章,則專挑抗爭人士的醜態照片加以醜化。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圖片比起文字更能吸引眼球,媒體用這種手法報道新聞,也更容易傳達一些非客觀的事實。

如果說以上的做法尚算間接,一些港媒近年更變本加厲,索性直接在大標題或者內文中用主觀、偏激的詞語赤裸裸把新聞「評論化」,將媒體公器原則破壞殆盡。

例如泛民媒體大字標題寫上「黑警」諷刺警察,然後又以「義士」一詞形容抗爭者;親中媒體則形容抗爭者是「黑暴」。兩邊陣營的媒體雖然不直接闡述對人和事的看法,卻通過細節描寫、特定稱謂等委婉地表達一定的立場。這些手法也就是中國古代的「春秋筆法」。

說實話,春秋時期各國都想爭霸稱雄,在這種政治氛圍下想要自由表達意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史家才迫不得已使用「春秋筆法」。「春秋筆法」也成為古代特殊時代的畸形產物。但在今日香港,媒體都有足夠的新聞自由空間發揮,若也採用「春秋筆法」報道新聞,實在說不過去。

如今泛民和建制派媒體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大肆把大部分新聞政治化,已到了樂此不疲的地步。這也如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所慨嘆:「近代中國的政治新聞報道大體上都是辯論性質的,抨擊或鼓吹某些想法,並不着重以事實告知大眾。」

近年香港新聞自由在全球的排名每況愈下.箇中原因,除了有來自政治層面的壓力,香港媒體自己採用「春秋筆法」報道新聞,自毀長城,是不是也要自我反省一下呢?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內地對新聞自由、公共利益的探討和重視,應該令香港明白,我們現在不斷收緊言論自由空間、不斷設下紅線,是「反其道而行」!《基本法》第27條訂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這是體現內地與香港「兩制」分別的其中一項重要特色。

    陳景祥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