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中美競爭的可能性

2021-02-16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c2.jpg

習近平和拜登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除夕進行了約兩小時的通話。那通話時機是拜登重啟與中國溝通的切入點,通話時間長短則反映那不僅是兩國元首禮節性的對談,更涉及廣泛的實質內容。

拜登在去年參選期間曾說:「我一直相信可以用一個詞來定義我們:可能性。」那個「可能性」對當前中美關係有以下啟示:

美國對華政策會出現一些調整

受特朗普、蓬勃奧霸權主義反華政策影響,中美關係正處於兩國建交以來最惡劣的階段。

中美當前矛盾是由中國崛起和美國力圖維持霸權引起的。在極右勢力宣傳鼓動下,美國社會反華情緒高漲,那是一種違背文明和不理智的情緒。如果情況繼續發展下去,中美會進一步對立。

美軍艦在南海和台海以航行自由爲名肆意搞事,是爲了分散中國搞經濟建設的注意力,和增強美國在東亞的存在感。在日益敵對的情況下,兩國是可能發生戰爭的。

俄裔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上世紀30年代提出GDP概念。按推算,美國GDP在1894年已冠全球。然而,參加一戰時的美軍武器卻不及一些歐洲國家先進;二戰期間,美國經濟和軍事力量露鋒芒,逐成爲超級大國。

在2020年,中國GDP約爲美國的74%。到了2030年,中國經濟規模應已超越美國。隨着經濟擴張,中國國防力量也在長足發展。

美國比中國富有,惟中美是當今世界綜合國力接近的國家。勢均力敵的對手應該避免打起來,許多中美有識之士也不願意看到兩國發生戰爭。

特朗普、蓬勃奧和集合在他們身邊一些人是狂妄之徒。特朗普下台後,新政府調整美國對華政策,使之更符合政治現實是可能的。

中美激烈的競爭

中美矛盾是結構性的。美國對華新政仍在醞釀中,拜登卻已宣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他的政府對華「正面交鋒」可表現在以下方面:

1)拜登政府會改變特朗普損人不利己的對華經貿政策,美國政府日前要求聯邦法院暫停對抖音海外版TikTok的禁令;估計孟晚舟事件日後也會以加方適度「保留面子」的方式解決。

美國對華貿易逆差一時間難以扭轉。中美科技競爭卻會以激烈方式延續;美國嚷嚷中國竊取知識產權的聲音只會隨着中國科技逐步領先而遞減。

2)美國會延續「中情局模式」主導、無需事實根據的抹黑中國宣傳,指中國要對新冠病毒傳播負責,可減少美國民眾對政府長期防疫不力的不滿。同時,拿台灣、香港、新疆等地人權問題來說事,企圖分裂和遏制中國。那些宣傳也有助美國在西方世界找到反華的共同語言。

3)建立反華的「朋友圈」。以美國和「五眼聯盟」中右翼政黨執政的國家爲核心,拉攏G7其他成員國,把擔心中國崛起的印度,甚至南韓也綁在一起組成反華聯盟。

然而,許多國家雖然擔心中國崛起,卻更願意在中美博弈中贏取本國利益,難與美國步調一致,它們甚至也反對美國霸權主義。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與俄羅斯有深刻的矛盾,互不信任,兩國短期內聯合起來對付中國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世界國家不支持霸權主義,東南亞國家不信任美國;南美國家既怕美國,也與美國有宿怨;中非關係則大體牢固。歐盟國家與美、英的矛盾不亞於它們與中國在意識形態的分歧,而且中國根本就沒有向它們輸出意識形態。

因此,拜登政府現在想並湊反華聯盟沒有想像中容易,但會給中國添一些麻煩。

美國政策的不穩定性

過去幾年,特朗普當了一任美國總統,敗選後號召支持者衝擊國會。曾經被「佔領」的華爾街近來發生了散戶聚義,挾金融大鱷倉的事件。美國國會未通過彈劾特朗普,反映激烈的黨爭仍會在美國繼續下去。

今天的美國是經濟基本面出了問題,精英卻互鬥,整個社會「禮崩樂壞」。而任何國家與美國某屆政府達成的協議都可能被下屆美國政府推翻,美國外交政策缺乏持續性。

因此,拜登口中的美國「可能性」也意味着美國對華政策的不穩定性。中國會歡迎美方的正面轉變,卻不抱幻想,準備積極應對才較符合實際情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