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數據:國產疫苗在港再遭攻擊

2021-04-01
 
AAA

106046755.jpg

圖1 香港社交媒體近期對疫苗話題關注度政治化炒作佔比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自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開展以來,香港已有超過42萬人接種了第一針疫苗,每日本土個案逐步回落至個位數。疫情出現平復跡象,但是,對疫苗的抹黑卻捲土重來。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發現,因出現接種疫苗後的不適乃至死亡案例,攻擊疫苗的輿論明顯上揚,其假借科學論證偽裝,兼有不少「黑醫護」背書,迷惑力大增。同時,隨着第二針接種陸續開始,要求對已接種疫苗者免隔離通關的呼籲日益突出。

圍繞國產疫苗的政治炒作,在隨着香港社會整體氛圍趨向緩和而短暫收斂後,近日藉疫苗接種計劃全面展開而捲土重來。如圖1所示,去年底第四波疫情爆發,再度激發民眾抗疫緊張情緒,而港府及時收緊入境檢疫並推出群組強制檢測以及封區檢測等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明顯壓縮了政治炒作疫情的空間。這一時期針對疫苗的政治化炒作仍然以抹黑國產疫苗保護率低以及缺乏實驗數據等為主,但社會反應逐漸走低。

然而,進入三月份,由於港府有序擴大疫苗接種優先組別,接種人數不斷上升,部分輿論再度發起抹黑國產疫苗攻勢,大肆炒作疫苗注射後的正常不良反應,在沒有科學論證的前提下將已接種者的死亡個案強行歸結於疫苗副作用,掀起新一波惡意針對國產疫苗的輿論攻擊浪潮。

106046759.jpg

圖2 科興及復必泰疫苗不良反應率、港人對不良反應的關注度以及嘲諷指數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儘管科興(克爾來福)與復必泰(BioNTech)疫苗的不良反應率處於同一量級,但針對兩種疫苗的負面報道量與關注度卻天差地別,凸顯部分港人的「恐中心魔」在一些媒體別有用心的引導下充分暴露。如圖2所示,據衞生署統計,截止3月21日,科興疫苗的異常事件率為0.25%,而復必泰則為0.17%,差距不大;若以不適送院率為標準,則科興為0.02%,低於復必泰的0.09%。

明明兩款疫苗質素基本相當,科興疫苗的不良反應案例在社交媒體受到的關注卻遠超復必泰。即使因部分批次包裝瑕疵而被港澳政府叫停,復必泰疫苗的負面新聞關注度也沒有超過科興。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接種科興疫苗的不良反應的嘲諷指數是復必泰的兩倍。大量評論更聚集在相關新聞下對科興疫苗接種者幸災樂禍。凡此種種均充分顯示出,部分港人對內地的扭曲偏見已根深蒂固,而社交媒體和網絡輿論又放大了這種負面情緒。

106046761.jpg

圖3 香港社交媒體國產疫苗抹黑者與香港整體人口分佈對比(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根據大數據畫像發現,反科興疫苗的人群中,高學歷比例人士佔比較高,而一些醫護再次衝在抹黑疫苗的第一線,為基於政治立場的炒作披上了一層「科學」外衣(如圖3)。從去年初「罷工換封關」,到年中反全民檢測,再到如今的反國產疫苗,這些醫護一直活躍在前線,不僅在網上抹黑攻擊國產疫苗,以所謂「專業地位」為政治抹黑增添可信度,甚至有接受政府資助的診所公然掛出告示誤導民眾,遭到衞生署終止協議並收回未用疫苗。如此吃飯砸碗的行徑,竟還被部分網民評價是「說實話」,可見醫護身份在疫苗等相關醫學問題上對於普通民眾具有極大的迷惑性。

不少市民看穿了這類以「科學」之名行政治炒作之實的行徑,強烈支持政府及時嚴厲處置「黑醫護」,更呼籲加強對公眾有效的輿論宣傳,防止疫苗接種計劃被此類操作破壞;另有激憤者認為對這類不守醫德、作虛假陳述的黑醫護應加以「釘牌」處分,乃至以國安法追究刑責。

106046769.jpg

圖4 香港社交媒體對接種疫苗通關免隔離議題關注度變化(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疫苗接種計劃全面展開,再次激發了港人對恢復通關、跨境免隔離的迫切願望。「兩會」期間,不少團體提出推行類似「疫苗護照」的建議,豁免已接種完兩劑疫苗的港人往來內地的檢疫隔離。緊接着港府也釋出類似信號,暗示通關與疫苗接種率和疫情控制情況掛鈎。許多困居香港無法返鄉的市民再次重燃對通關的希望,紛紛敦促港府加快擴大疫苗接種覆蓋群組,盡早實現全民接種。但總體上,在經歷此前多次通關有望又「跳票」的失望之後,這一輪涉及通關的聲量反彈明顯不足(如圖4),特別是林鄭稱當下社會氛圍不適合強制接種後,不少人對通關更不敢抱有過大期望。

我們對當前香港疫苗的接種進度和輿論氛圍深感擔憂。一方面,疫苗接種率不足難以構築起「免疫屏障」,長期封關下的香港難以承擔「亞洲世界城市」角色,加劇經濟復甦的難度;另一方面,亂港勢力雖被有力清除與遏制,但反中思維卻仍在香港專業界瀰漫,必然影響香港的政治穩定。

 

文章原刊於《中評社》。

延伸閱讀
  • 「免針紙」的制度及法庭的判決是一回事,但另外一方面,我們純以「疫苗接種」為核心的防疫系統,又是否值得檢討呢?
    「疫苗通行證」的理念,是希望從側面鼓勵所有人接種。使不肯接種的人在社區內「寸步難行」。但既然疫苗只能防止重症率及死亡率,我們又應否大力推行「疫苗通行證」呢?

    寒柏  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