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道可道,非常道」──香港的道教傳統

2021-04-14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4-14 at 10.50.10.jpeg

近來有電視劇集,情節描述到一位校長,雖尊崇孔子,也在家供奉孔子像,卻視《道德經》為經典。雖然儒家經典也強調「道德」,但此「道」非彼「道」,《道德經》的「道」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不可與儒家的仁人之「道」混為一談。不過可能劇情所需,觀眾也很受落,所以大家也不太計較了。

道教源自於道家,不過彼此各有分別。道家是哲學思想,衍生於春秋戰國時期,代表人物是老子、莊子,鑽研自然之道,哲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傳誦至今仍為不少學者所精心探究。至於道教,則是一種多神明的宗教,結合上古時期的方術、神話,還有道家的思想,在東漢時由張道陵所創,有正一道、全真道等派別。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是道教的重要節日「道祖誕」。雖然香港是喧囂的都市,但也有不少修道之人選擇在香港落地生根。最著名的必定是黃大仙祠,還有屯門的青松觀、粉嶺的蓬瀛仙館。

香港的道教隨大批道侶在清末落戶香港而得到充實,而道教的科儀音樂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科儀音樂就是指在齋醮法會奏唱的道教音樂,離我們日常生活也是相當接近。香港的普羅大眾傳統習慣以道教儀式為親友辦喪事,經師醮眾在樂師(俗稱啲打佬)伴奏以科儀音樂下打醮超渡。現代人生活忙碌,許多繁文縟節已被簡化,但喪事的禮節基於尊重先人也不能過度刪減,傳統的道教科儀還是經常用到,所以有人笑說,香港最能夠保存中國文化的地方是殯儀館。

往生者以道教儀式超渡,在世者以道教儀式祈福。香港的傳統節慶太平清醮,除了有「搶包山」環節,按傳統也會延聘穿上道袍的經師連續數天在棚中唸經祈福;至於黃大仙祠,更是政府特許的可舉行婚禮場所,以道教科儀見證愛侶締結良緣。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周末港客北上消費過關大排長龍,與此同時,香港的獨特優勢吸引着內地人赴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形成了一個香港、內地「雙向奔赴」獨特現象。

    薩日朗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