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香港的行人天橋有什麼特色?

2021-08-19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8-19 at 17.46.55.jpeg

早前深水埗一條跨越西九龍快速公路,連接兩條公共屋邨的行人天橋落成,成為全城佳話,原因是這天橋採用了新技術設計,只花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完成接合,標誌香港的建築工程,又再邁出了創新的一步。

香港共有700多條行人天橋。自從1963年,橫跨銅鑼灣禮頓道的行人天橋落成後,行人天橋就如雨後春筍般在香港各區建築,當中許多都具有適應本地行人需要,以及融入樓宇設計的特性。

香港路面狹窄,每一分每一吋的空間,包括路面、架空和地底,都要務求得到善用。許多人會一下子想到,行人天橋有「人車分隔」的好處,解決行人過路處造成的交通阻塞問題;但也有人指,把路面行人帶到天橋上,會影響地面商店的生意。隨著城市規劃越來越周全,行人天橋與路面的人流可以互相平衡,天橋上也普遍設有斜道和電梯供行動不便人士使用,希望達致無障礙通行的目的。

香港有許多大型的天橋網絡,貫穿不同建築物,製造立體的行人通道,換句話說,就是在路面上方再建一條街道。在1980年代,中區行人天橋系統陸續落成,最初只是連接中環干諾道中和海邊的幾座商業大廈,但由於該處之後有新建築接連落成,發展商紛紛感受到行人天橋能夠帶來促進人流的好處,也從大廈伸出高架路和平台花園連接既有的系統,使天橋網絡大幅擴展、四通八達,光是主橋長度就達到800米。值得留意的是,這天橋系統不同的部分,由於是各建築商在不同時間設計和興建,所以每個部分都各具特色,展現了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系統現在已擴展至西接上環,東連中西區海濱長廊,再往東多走一點路,就可抵達灣仔北人行天橋系統。如遇上交通擠塞的時間,通過這些結合路面、天橋和隧道的人行道抵達目的地,所需時間隨時比乘坐交通工具還要快。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這座城市裏一百多年來從不間斷的「馬照跑」,其實早已經超越了運動本身,它已經不是簡單的運動或者博彩,而是成為融入香港人血液的一種生活方式。馬運動暗合着香港每一天的城市脈動,在密不透風的鋼筋水泥之中,總不免有強烈的壓抑感,而在一馬平川的馬場裏,近距離感受馬匹的四蹄奔騰、風馳電掣,是一種極好的精神享受。

    劉佳星  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