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立:南亞裔和香港結緣於何時?

2021-04-28
張卓立
自由身媒體及戲劇工作者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4-28 at 10.47.33.jpeg

中式圍村、西式教堂、清真寺,香港的多元文化匯聚的程度,莫過於體現在城市裡的各式建築。在香港植根多年的少數族裔扮演的角色,不論過去和今天同樣值得大家留意。

香港有幾條充滿印度、巴基斯坦特色的街道,包括摩羅街、摩羅廟街、摩羅廟交加街,座落於香港島中區。有人指「摩羅差」這稱呼是有侮辱之意,但其實追溯之下,香港居民常稱南亞裔人士為「摩羅」,據稱是源自古代中國人對東來貿易的伊斯蘭商隊的稱呼,原意並不含貶義,相反是帶有深厚的文化歷史根源,紀錄了印巴裔人士到臨中國的足跡,或許因為後來有人借用,語帶不善,致使這稱呼的意思出現差異。

在香港開埠之初,許多在英軍服役以及受聘於英資洋行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人被調排駐紥香港,分布於各行各業。他們通常長時間逗留香港,在香港落地生根,繁衍的後代也視香港為家,一直生活至今,許多都能夠操流利的粵語和英語。在2016年政府統計處的中期人口統計顯示,香港南亞裔人口有約八萬五千名。

早年的香港警察,也有專門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隊伍,後來隨着編制變動,南亞裔警察分散到各部門駐守。在香港回歸前後,因為取消海外招聘,以及早年加入的南亞裔警察已屆退休年齡,南亞裔警察數目曾經顯著減少,到了2010年左右,為了方便服務少數族裔社區,警方和消防處再度招募本地少數族裔成員。2020年11月的油麻地廣東道唐樓的尼泊爾餐廳大火,以及今年1月的新冠肺炎油麻地「封區」強制檢測行動,南亞裔消防員及警察大派用場,協助居民,其表現得到媒體和社會廣泛稱讚。

 

作者電郵: cheung_cheuk_lap@hotmail.com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周末港客北上消費過關大排長龍,與此同時,香港的獨特優勢吸引着內地人赴港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形成了一個香港、內地「雙向奔赴」獨特現象。

    薩日朗  2023-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