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珮帆:假新聞問題嚴峻 須迫切立法

2021-04-28
葛珮帆
立法會議員
 
AAA

12121.jpg

媒體報道新聞是讓大眾從不同角度來了解社會現況,即或有主觀偏差,亦應盡量平衡視野。惟現時全球各地充斥著為傷害個人或社會而故意製造和散播的虛假消息,甚至是移花接木的相片與影片,不僅誤導網民,讓遭誣衊的人士與組織的聲譽受到嚴重損害,更成為社會不穩的催化劑。

前年黑暴攬炒香港期間,攬炒派惡意製造、流傳各種假消息、假新聞煽動市民情緒,用作製造社會撕裂的重要手段。他們無視警方闢謠,一口咬定「8‧31打死人」;在網上聲稱警方於新屋嶺扣留中心強姦女示威者,又以拯救示威者為由,在網上呼籲他人包圍新屋嶺等,市民受到假消息影響而上街。筆者所屬政黨去年曾經以電話訪問一千三百多名市民有關香港「犯罪年輕化」的看法,結果顯示,有七成受訪者認為網絡「假訊息」激發年輕人做出破壞社會秩序和犯法的行為,可見虛假消息貽害深遠,不少年青人因而鋃鐺入獄。

時至今日,虛假信息亦影響政府防疫抗疫工作。政府呼籲市民做檢測,就有人鋪天蓋地宣傳「基因送中」;用作追蹤接觸者的安心出行,就抹黑為跟蹤監視市民;政府鼓勵市民打疫苗,就有個人或組織,針對疫苗作出不實言論,抹黑疫苗接種計劃,導致有市民抗拒接種疫苗。政府宣佈以「疫苗氣泡」為基礎,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蘋果日報》於頭版曲解事實,形容港府有關政策等同引入內地的社會信用系統。

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早前罕有地連日不點名批評《蘋果日報》,指其分化社會、煽動仇恨,影響市民對警隊的支持,連小孩子也不放過,非常不道德。此外,《蘋果》實行「爆片爆相」獎金制度,既未有顧及公眾利益,亦肆意侵犯他人私隱及人身自由,這究竟是捍衞社會公義,還是摧毀道德、愚弄民眾?此類新聞往往有失中肯,譁眾取寵,卻成吸睛焦點,豈不是間接助長製造假新聞的風氣?

儘管本港現時有若干法律條文適用於規管網上言論,但假消息、假新聞的流傳不一定構成該等罪行,不足以應對虛假資訊。有別於本港,漸多海外地方加強措施,致力遏止虛假資訊的散播。法國、德國、新加坡等地更已引入針對虛假資訊的法例,且藉政府當局嚴肅執法震懾散播虛假訊息行為。

政府就處理「起底」行為「武器化」已經開始了工作,而虛假信息每日都在影響政府的施政和社會的穩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港府應參考其他政府的經驗,盡快就打擊虛假資訊進行立法工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內地對新聞自由、公共利益的探討和重視,應該令香港明白,我們現在不斷收緊言論自由空間、不斷設下紅線,是「反其道而行」!《基本法》第27條訂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這是體現內地與香港「兩制」分別的其中一項重要特色。

    陳景祥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