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汶羽:垃圾徵費何不先罰後獎?

2021-05-19
顏汶羽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5-13 at 16.27.39.jpeg

垃圾徵費計劃已經討論多時,連收費用的膠袋也生產好,可說是萬事俱備,亦曾經在各類屋苑試行不同模式,以試驗市民的反應及習慣,從而按居民行為去制定政策。 

垃圾徵費是典型的界外效應例子,透過徵費去加重市民棄置垃圾的成本,試圖減少市民棄置垃圾的誘因及數量,以免加重社會的成本及處理垃圾的費用。有論者指垃圾徵費還未到時候,主要因回收點不足、執行細節有困難等。 

環境局針對前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在全港大量增設回收箱,亦在各區設置了回收便利店,也設置水樽回收機等,大幅度擴大回收網絡。同時,回收物品時,可以儲積分換禮品,加強市民做回收的誘因。 

但對於執行細節,政府還是比較忽略。舉例說,某邨某層某戶沒有使用徵費膠袋將垃圾扔於走廊應如何處理?政府指清潔服務公司只處理使用徵費膠袋的垃圾,那那袋垃圾一直置於走廊待何人收走呢?高空擲物將整袋垃圾扔到天井的情況時刻在公屋、唐樓區發生,社會上總會有一群不公德的市民,那垃圾徵費會否提供了誘因讓更多市民不公德地處理垃圾呢? 

我倡議先付費後獎勵的方式進行垃圾徵費,如排污費一樣,每戶每月先在水費外加繳垃圾徵費,如100元,並派發30個徵費膠袋。若用戶使用徵費膠袋棄置,便能兌換獎金,每使用1個徵費膠袋,下月便能扣減2蚊。若居民用畢30個徵費膠袋後,可在管理處購買徵費膠袋,每使用一個時,獲得付費買袋金額的一半作為獎金,在下月的垃圾費中扣除。 

這個倡議的好處在於先扣錢令市民的棄置垃圾成本先增加,以促使市民減少製造垃圾。同時,也提供了足夠的誘因令居民使用徵費膠袋。再配合回收便利店等回收配套及其回收獎勵計劃,令市民有足夠誘因做好減少垃圾、做好回收的習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小政府,大市場」一直被譽為香港成功的主因,但這卻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政府一直把垃圾回收再造視之為商業問題,任由市場無形之手決定供求,加上政府只少量補助回收業,導致香港的再造業一潭死水。環保工業從來不是賺大錢的生意,但既可以解決社會問題,又可以創造就業,所以是值得各國政府大力支持的產業。

    林芷楓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