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香港抗疫有得揀:科學、佛系、政治

2021-05-20
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5-20 at 10.35.22.jpeg

持續超過一年的抗擊新冠疫情已經是全世界的共同話題,繼印度疫情大爆發後,自命「抗疫模範生」的台灣也因變種病毒傳入社區而出現抗疫危機。而已經大致恢復正常的內地卻仍嚴陣以待,在全力推動全民疫苗防控的同時,對偶然發生的零星個案仍全力撲滅。這種種經驗給香港的抗疫工程帶來甚麼啟示?

三種抗疫態度

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的抗疫措施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科學抗疫」、「佛系抗疫」、「政治指揮抗疫」。內地與澳門特區是科學抗疫的典型代表,當疫情出現馬上集中力量、動員社會進行整體防控,全民救治。每天統計數據,根據疫情投入政策與資源,無論封區隔離或者搶救患者,無不第一時間進行,終於挫敗這場傳染性極強的疫症。

「佛系抗疫」,是一種態度消極的抗疫防疫狀態,如去年一年的香港,還有印度等地。政府認為疫情暫時未於本土發生大型爆發,無須「大驚小怪」,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來對待疫情,最終印度幾乎失控,每日死亡人數至今仍在高位。

香港的人口不多,疫情可以在這個城市「玩足一年」,也主要因為特區政府在去年也是佛系抗疫,當境外疫情十分嚴重時,仍堅持不聽封關的民意,又沒辦法做好入境隔離管理政策,使防疫缺口大開。而對於內地在資源上與技術上的支援,特區政府也未能善用,白白錯過了全民檢測的好機會。疫苗推行好幾個月,市民反應欠佳也未見特區政府推出任何鼓勵措施,後知後覺,議而不決是香港抗疫工程未見終點的關鍵原因。

最近中央政府推動一系列涉及香港的政治措施,也多番鼓勵特區政府要積極有為,筆者希望特區政府可以主動有為,真正發揮行政主導的制度優勢。

政治指揮抗疫最恐怖

不要以為佛系抗疫「好衰」。相比起來,「政治指揮抗疫」才最讓人痛恨。大家不妨看看美國與台灣的例子,台灣最近成為全球新聞焦點,因為自稱「抗議模範生」的台灣政府最近因社區疫情爆發,加上缺水缺電等一連串內部問題而焦頭爛額。

但今天台灣「爆大鑊」其實早已有跡可循,當歐美疫情失控時並不封關,當大陸要伸出援手時果斷拒絕,對內奉行不檢測無疫苗,甚至對地方自行檢測還要發起政治追殺,而美國及日本等最強外援也自顧不暇,或者蔡英文政府也知自己的抗疫工程單薄如窗戶紙,為怕一捅就破,過往一年投入不少資源在媒體方面進行大內宣,將社會焦點引向新疆棉花、武漢肺炎等政治口水上,但最終窗戶紙包不住火,疫情讓蔡英文政府焦頭爛額。

若不是拜登及時調整政策,加上在科研等方面的「家底雄厚」,美國若循特朗普那一套政治抗疫繼續走到今天,只怕下場不比台灣好多少。但特朗普當時鼓吹種族主義將國內社會對疫情的恐慌轉化為對亞裔移民的痛恨,一邊鼓吹「有病才戴口罩」,另一邊又暗示是亞洲人將病毒帶到美國,最終很多亞裔移民無端成為發洩對象,也很多中老年人因為政府有意輕視這個疫病而喪失生命,這些社會傷痕將需要很長時間修復。

我們誰都知道,可以解決疫情的只有科學,政治狂熱反而讓事件火上澆油。今天的美國在這方面算是迷途知返,在打壓中國的同時也全力抗擊疫情,拜登日前更宣布將推行「口罩外交」與「疫苗外交」,協助其他國家抗擊疫情,但有趣的是,當中國過往向其他有需要國家援助抗疫物資時,美國多番高調批評這是在收買人心、意圖不軌。當然,熟悉中美淵源的人都知道,美國政客歷來都有雙重標準的習慣,同一件事,我做,就是幫人,你做,就是駭人!這無關事情的對錯,政治立場不同而已。這一點或者被很多在美國流行文化中長大的香港人所不願相信,但,歷史會告訴大家真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