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提高生育率需真金白銀與民讓利

2021-06-07
路易
香港媒體主筆協會會員
 
AAA

2333232322.jpg

近期最重磅的新聞莫過於中國放開「三孩」政策。然而,政策推出後網上一片倒彩。在新華社官方微博組織的網絡投票中,90%以上的受訪網民表示「完全不考慮」三胎,場面十分尷尬。

雖然微博只代表部分年輕人的聲音,然而生育正是年輕人的事,爆發如此輿情不可不察。

中國的生育率有多低?剛剛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出生人口1200萬,比上年下降18%。最新的總和生育率是1.3,可以直接換算為一對夫妻一輩子生1.3個孩子。按國際標準,總和生育率要達到2.1才能保證下一代人口數不下降,達到1.5才能不墮入低生育陷阱,否則人口會斷崖式減少。除了帶來社保、財政壓力以外,還會帶來創新力的缺失以及綜合國力的下降。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日本人口已負增長多年,經濟落入「失落的20年」無法自拔,但其總和生育率是多少?1.4,比中國還高。問題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向來以傳宗接代為傳統的中國人,現在為何不想生了?

這就要和內地最近興起的「躺平主義」對照起來看。這種年輕人因社會壓力大,生活成本高,而主動降低慾望,不買房,不結婚,不生子,甚至不出門的「破罐子破摔」的生活哲學,正是中國生育率低的社會心理基礎。

近年的低生育數字中有一個隱藏的細節,那就是二胎佔比大於一胎,這是十分不正常的。沒有一孩就沒有二孩,自然狀態下的二孩率必然小於一孩率。2019年出生人口是1465萬人,其中二孩佔59.5%,今年數據未出,可能更離譜。這並不說明二胎生的多了,而是一胎生的太少了,說白了就是普遍年輕人不願生孩子了。

開放三胎,歸還人民生育權是好的。但現在問題關鍵不在開放三胎,而是如何普遍提高中國人的生育意願。一胎都不想生,還談什麼三胎。

如何提高中國人的生育意願?筆者認為至少要做三件事:

一,補貼生育。

官方高層對中國的生育形勢過分樂觀了,思維還停留在社會普遍想生只需開放資格就能見效的階段。時代不同了,生孩子早已不是多一雙筷子的問題,而是養育,教育,就業,住房等多方面實實在在的負擔。

就拿養育來說。一般雙職工家庭由老人帶孩子,但隨着社會生活的豐富,老人即便退休也不一定把時間都花在孫子身上。何況延遲退休政策已落地,到時能幫帶孩子的老人也會減少。讓每個家庭請保姆也不現實,有此負擔,年輕人自然不願「擴大生產」。

教育同樣,理論上義務教育免費,但以如今的競爭形勢,想讓孩子成功大體無法脫離三條路:買學區房,上補習班,讀國際學校。哪樣都是不小的開銷。尤其在長期一胎化推高平均育兒成本的大背景下。

本次中央針對這些問題會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但關鍵是投入多少。2016年二胎開放後,國家也提出了配套政策,方向與現在大同小異,然而收效甚微。根本問題是中央在思維上依然不情願補貼國民生育,認為針對國民生育問題沒必要增加額外開支。這大錯特錯。

放眼全球,各國發展的經驗已證明,隨着婦女受教育程度與工作參與度的提高,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生育意願必然降低,刺激生育必須提供實打實的經濟誘因。做不到北歐福利國家的水平,也要在每個環節給予補貼。

再以養育為例,國家可在各個城市社區或工作區設立免費的托兒機構,讓父母可方便的在上班路上寄託孩子,降低養育難度和成本。在此類托兒機構可提供國家標準的基礎教育與營養餐食,藉此提高國民素質。

甚至可以藉此擴大整個國家教育覆蓋面,將幼兒園和高中納入義務教育,對多胎家庭每年提供教育津貼,在教育上首先實現社會主義。

其他方面補貼政策可舉一反三,但原則很明確:真金白銀,與民讓利。

二,控制房價

住房就更不用說了。中國內地大城市房價收入比已到了變態的程度,根據最新數據,一個深圳居民平均48.1年才能買一套房,北京30.8,上海30.7,(香港超過50)。

據中國人民大學的一項研究,房價對生育孩子的概率有顯著的負影響,房價每上漲1000元,生育一孩的概率降低1.8%~2.9%,生育二孩的概率降低2.4%~8.8%。25-29歲的育齡婦女中,房價每上漲10%,人口出生率便會下降 1.5%。而且房價增長最快的地區,生育率下降最嚴重。

理論上一旦落入總和生育率1.5以下,就再難回升。但歷史告訴我們,把房價降下來,讓民眾買得起,甚至可以逆天改命。

北歐在上世紀70年代生育率大幅下降,挪威最低達到1.68,芬蘭低於1.5,丹麥甚至低於1.4。而從80年代開始,北歐的生育率出現顯著回升。到90年代,北歐整體突破1.8,2008年挪威生育率已超1.9,接近自然更替水平。在此期間,福利不是最主要因素,因為北歐的福利主義開始於60年代。逆天改命的最大原因是逆城市化,或去城市中心化。

那十幾年間,芬蘭政府大力發展城郊及鄉鎮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中產向城市核心區外流動,形成衛星城,進而將房價壓低。在丹麥,除了哥本哈根,前幾大城市人口都在20萬左右。如果中國能在大城市周邊形成小城市群,讓更多城市有發展機會,有配套設施,相信也能達到同樣效果。

當然,這需要高昂的基建和公共服務成本,依然是真金白銀,與民讓利。

三,增強勞動保障

必須承認,很多內地企業在招聘時歧視女性,未育的年輕女性在求職過程中經常被刷掉,有些求職者甚至要簽下幾年內不生育的私下條款,這種現實非常打擊女性的生育意願。

但這歸咎於企業公平嗎?企業考慮的也是現實成本問題。招一位女員工要承擔生育保險和產假的影響,畢竟不是慈善機構,誰都會做對自己有利的決定。但是這不應該是企業責任,而是國家責任。大多數低生育率的國家都由政府承擔全部企業因員工生育產生的成本,中國理應借鑒,讓企業安心聘用女性,以制度安全感提高女性生育意願。

還是那一句:真金白銀,與民讓利。重要的話說三遍,這才是中國生育政策能成功的基礎。

當然,眼前年輕人996、內卷的問題同樣拖累生育率。談戀愛都沒時間了,還生什麼孩子?但這是個更複雜的話題,先按下不表,待國家解決。

總之,中央高層要認識到,如果希望民眾多生育,就要站在民眾的角度思考,幫助他們生。不要像封建王朝只把人口看作資源,稅收和徭役。話再說糙一點,老百姓不是村裡的牲口,說拉磨就拉磨,讓配種就配種。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如何讓養老金制度體現刺激生育的要素,同時又顯得公平呢?我倒是可以有個建議,大家可以在現有的養老制度上增加一個系數以反映完成生育責任的情況。例如不生養孩子的人,未來領取養老金的時候需要在現在的基礎上打個7折,如果生一孩的人可以打個9折,二孩的人可以在原有養老金上再乘以1.2,三孩或以上就可以更多。如此可以通過對生育指標的完成系數來衡量未來領取養老金的金額,既保障社會民生的需求,又起刺激生育的意願,何樂而不為呢?

    吳桐山  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