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澤遠:「內卷」「躺平」都是浮雲

2021-06-07
 
AAA

Untitled2333.jpg

有兩個詞最近在中國網絡十分走紅:一個是內卷,一個是躺平。

「內卷」概念起初來自高校,用來指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在大學中風靡一時,併入選《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語。

近幾個月,內捲走出象牙塔,成了輿論熱詞,不少網絡大V積極探討其內涵和外延,用以分析社會和人生的方方面面。比如,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內卷,同行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競爭是內卷,買不起房是內卷,中小學生被迫上各種補習班是內卷,加班加點是內卷,甚至連一大早擠公交上班也是內卷。

總之,當下中國人的種種壓力和困惑,從根本上說,都是內卷造成的。

就在內卷的說法盛行之際,「躺平」又橫空出世,受到年輕人追捧。

「躺平」源自百度貼吧一則題為《躺平即是正義》的貼文,作者「好心的旅行家」自述如何在不具有穩定工作與收入來源的條件下,通過偶爾打零工和低消費,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從而避開高強度競爭,緩解生存壓力,獲得與眾不同的「幸福」。

貼文說:「兩年多沒工作了,也沒覺得哪裡不對;每天只吃兩頓飯,解決食物問題就是解決一切;每月花銷控制在200塊以內,沒錢了,一年也就工作個一兩個月;日常就是家裡躺,外面躺,像閑散的貓貓狗狗一樣躺,心情好的時候,還會揣着演員證,去橫店扮死屍躺一躺……躺平才是宇宙間客觀的唯一真理,休息、睡覺或者死亡,充滿慾望和亢奮的生命體靜止和消逝的瞬間才是真正正義的體現。我選擇躺平,我不再恐懼。」

這些頗有哲理的「語錄」打動了不少年輕人,「好心的旅行家」也被網友奉為「躺平學大師」。一時間,網絡上出現了「躺平族」,類似「社會險惡,先躺為敬」「一時躺平一時爽,一直躺平一直爽」的口號頗受歡迎。

其實,躺平思潮和躺平族並非近期才有,也非中國獨有。

從這幾年中國網絡熱詞看,2016年的「葛優躺」「鹹魚」、2017年的「扎心了,老鐵」、2018年的「佛系」「真香」、2019年的「我太難了」「996」、2020年的「打工人」「工具人」等等,都反映了厭惡競爭和壓力的躺平情緒。

在日本,有「不愛出國,不愛工作,不愛出門」的「三不青年」,有人信奉「無氣力、無感動、無關心」的「三無政策」;韓國不僅有「三拋族」,拋棄戀愛結婚生子,還有「五拋族」,拋掉住房和人際關係,最高的境界是「七拋」,連夢想和希望統統拋棄。

從內卷泛化到躺平受捧,折射出人們在社會激烈競爭壓力下產生疲憊、厭倦和逃避情緒。當下中國年輕人普遍面臨升學就業、買房結婚、職場競爭、子女教育、醫療養老等等壓力,人們希望在重壓之下有個緩解之道或宣洩窗口,十分正常。

不過,在以弘揚正能量為主旋律的中國輿論場上,躺平思潮難免引起憂國憂民之士批評。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長聘副教授李鋒亮近日在文章中告誡年輕人:「千萬不能因為不喜歡『內卷』,就採取『躺平』的態度。『躺平』是極不負責任的態度,不但對不起自己的父母,還對不起億萬個努力工作的納稅人,畢竟高校的運行經費中,學費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很大比率來自財政撥款,而財政撥款的來源就是稅收。」

《南方日報》發表評論「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指出:「在壓力面前選擇『躺平』不僅不正義,還是可恥的,這樣的『毒雞湯』沒有任何價值。」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昨天也在一個論壇上反問:如果年輕人都躺平,太佛系的話,國家的未來靠誰做?

但這些批判,在網上招來更多支持躺平的聲音。李鋒亮稱躺平態度極不負責,5月28日一舉登上微博熱搜前10,大部分網民不贊同他的指責,強調當下年輕人的壓力和痛苦不是這位清華大學副教授所能理解。還有網民指出,躺平代表了當代年輕群體在資本壓迫下的覺醒和無聲反抗。

躺平是不是覺醒和反抗,恐怕見仁見智。在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總有一部分人厭倦競爭、拼搏、厭倦超出生活必須的物質追求,希望生活在壓力較少的社會環境中。這樣的群體在任何工業化社會都存在,中國也不例外。

即使追求躺平生活與主流價值觀不合,人們也應該有權利選擇。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不要說零壓力,就連減少壓力都難以做到。他們或許嚮往躺平的自由和愜意,現實中卻只能為生活奔忙。內卷也好,躺平也罷,都不過是浮雲,他們不得不鼓起勇氣,投入各種各樣的競爭之中,否則日子更難過。

套用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一句話:也許這就是人生吧。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儘管中國高層的用意可能在於鼓勵年輕人迎難而上,但對於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成長起來的一代而言,因曾親曆日益繁榮的社會經濟環境,相信很難接受榮景不再的嚴酷現實,對為何要放棄安穩轉而選擇吃苦,也會有許多不解和焦慮。

    王緯溫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