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偉:傳播好中國聲音,需廣交天下朋友

2021-06-15
王向偉
《南華早報》前總編輯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6-15 at 09.59.47 (1).jpeg

「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這是習近平主席2012年底上台執政以來,在多個高層會議上反覆強調的,也凸顯了通過改進國際傳播和公共關係來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性。

2016年對主要媒體負責人講話時,習近平曾不無遺憾地表示,儘管中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習近平指出,中國在國際上還經常處於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並指明了中國存在的三大難題: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以及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

中國進行了多年的努力,投入了大筆的資金,但依然收效甚微,更別說解決習近平提出問題了。相反,在放棄了長期奉行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取而代之以更為自信的戰狼外交以來,中國的國際形象問題變得更為嚴峻。

國際上對中國人權記錄不公平的批評以及在香港、台灣和南海問題上對中國核心利益的損害,中國都予以強力反擊。在事關貿易和人員的制裁與反制及相互驅逐記者的行動中,中國與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的關係急轉直下。

在人們想像中國與西方關係還能糟糕到什麼程度的時候,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主持召開了中央政治局學習會,強調中國必須改進和提高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5月31日進行集體學習時,習近平要求下大氣力形成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強調把握好基調,既開放自信也謙遜謙和,努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這在國際媒體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分析人士猜測道,習近平關於塑造「可愛」中國形象的要求表明,中國已意識到其國際聲譽在持續下滑,並重新思考其咄咄逼人的戰狼外交。

考慮到當下的國際環境,要重塑形象談何容易。然而,習近平這麼要求可謂點中要害,中國必須學會廣交朋友,並爭取影響更多的人。

為了能取得實效,習近平不僅要求加大財政投入,還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親自做國際傳播工作,並要求加強對領導幹部的國際傳播知識培訓。同時,他還要求利用好重要國際會議論壇、外國主流媒體等平台和渠道來發聲。

要想藉助國際主流媒體傳播其聲音和觀點,中國必須多與國際記者打交道,進行互動,尤其是那些西方主流媒體的記者。他們有關中國的報道和評論不僅影響着發達國家讀者的對華觀點和看法,在其強大傳播力作用下,也會影響發展中國家讀者的觀點和看法。

不誇張地說,北京與西方媒體及其駐華記者的關係一直都很緊張。中國官員常指責他們的報道充滿了對華偏見和批評。在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其關係更是雪上加霜,以牙還牙的驅逐行動,使一些外國記者被迫離開了中國。

為落實好習近平對國際傳播更開放更自信的要求,中國官方應允許已離開的外國記者回來。然而,國際傳播工作要想取得進展,做到與海外記者的交流互動,習近平等在內的領導人都必須身體力行,做出表率。在這點上,現領導人應多向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等前輩學習。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在領導紅軍抗擊日本侵略者之時,毛澤東還與美國記者斯諾、斯特朗和史沫特萊建立了良好關係。毛澤東與斯諾的友誼富有傳奇色彩。基於與毛澤東的長談,斯諾撰寫了《西行漫記》(亦譯《紅星照耀中國》),首次向西方讀者介紹了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毛澤東希望與美國改善關係時,為向美方發出信號,毛澤東邀請斯諾參加國慶典禮,並與斯諾並肩站在天安門城樓上。

1980年,鄧小平希望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在這個關鍵節點,他接受了意大利知名記者法拉奇的專訪,採訪持續了兩天之久。在採訪中,鄧小平闡述中國國內和對外政策以及他的治國理念。無論是在國內還是海外,這都大大有助於消除誤解、達成共識。

2000年,江澤民同意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60分鐘節目主持人華萊士的專訪。在採訪中,江澤民與華萊士就天安門事件及其他敏感問題觀點不合,還發生了爭執。江澤民還背誦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另外,他還特別喜歡為外國客人演唱《我的太陽》。

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時,為了彰顯開放和自信的姿態,江澤民還同意對聯合記者會進行廣播和電視直播。

但胡錦濤上台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胡錦濤擔心風險,一直在遠離外國媒體。外國媒體報道中對胡錦濤形象的描述是:平淡且呆板。

2012年底走上權力之巔以來,習近平更願意接受書面採訪,並在出訪國的主要報紙或網站刊發他的撰文。這樣做,既可以更好傳遞希望傳達的信息,又能避免令人難堪的問題。

但歷史經驗表明,主動與國際媒體互動交朋友,更有助於有效消除誤解,更好地傳播中國聲音。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外國遊客缺席,對中國來說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傷害,不會像其他國家例如泰國或冰島,因為泰國、冰島的經濟嚴重依賴遊客。目前,中國遊客國內旅遊的支出比2019年更多。但儘管如此,中國仍有許多企業依賴外國遊客,少了外國人,意味說,中國失去向外國人展示積極形象的機會,當地導遊收入也銳減。

    銀鳴  202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