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文:「見好就收」的思想根源

2021-08-02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福山智庫研究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8-02 at 10.56.45 (1).jpeg

日前,央媒駐港記者靖海侯在媒體撰文,題為《「適可而止」,不是香港撥亂反正的方法論》,反駁有些人主張《港區國安法》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的落實力度,應當「適可而止」的思想。雖然這樣說又會得罪人,但是作者在反駁這類綏靖主義主張的同時,假定對方有着「良好的初衷」,其說法實在值得商榷,遂撰此文論析之。

首先,作者在文中談到「見好就收」的思想根源,其實都是那些人口裡所說的表面理由,未必是他們的實際理由,正如所謂建制派大部分口裡都說支持《港區國安法》在港實施,亦在執政黨100周年黨慶時出來表忠,但是這批當中,究竟多少人是真心支持,我們亦未可知。

歸根究底,是香港所謂的建制派,本來便不是鐵板一塊,而是當年為了平穩過渡而急急組成的管治聯盟,當中包括傳統左派、工商界,及原有政府的公職人員。當中有些人本來親英,後來改變立場;有些取得居英權後,至今尚未取消;有些回歸前移了民後來回流,亦有一些是回歸後才加入建制。

因此,所謂建制派的成份相當複雜,意識形態及他們所代表的利益,本來便有所不同,甚至加入建制的動機,亦各有各不同。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大部分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殖民地時代的教育模式,而且從未有系統地學習過國家的指導思想,其三觀自然跟內地官員截然不同,而他們為何擁護一國兩制,答案其實亦是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任何奉行中央集權制的單一制國家,中央與地方關係一直都是大課題,因為地方往往會較為傾向照顧當地居民乃至是社會上層的利益,有時甚至會為了照顧當地利益而忽略國家的整體利益。因此,地方的管治階層,本來便較易傾向山頭主義,思考問題的政治格局,亦往往比中央細。

換言之,把高度自治理解或曲解成中央啥都不管,乃至是中央啥都能不管,港人治港理解為香港完全「自己顧自己」,其實不是非建制派才有的思維。唯一不同的可能是,非建制派會公開表明,他們抗拒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權,所謂建制派則是深知自己力有不逮,才會倒逼中央出手,所以只能透過提議所謂的「見好就收」,以便他們未來可以繼續「自己顧自己」。

更重要的是,建制派的誕生,本來便是為了應付非建制派在後過渡期的崛起。根據唯物辯證法,建制和非建制之間,構成一種對立統一的關係。由於鬥爭制約統一,使統一只能存在於一定的條件下和一定的限度内,兩者之間的相互鬥爭,創造着雙方相互依存的形式。假如鬥爭的其中一方被消滅,原有的統一面便會消失,原有局面便會被新的鬥爭局面取代,而鬥爭的另一方更有可能在新局面中,成為被鬥爭和消滅的對象。

是故,所謂「見好就收」的真正思想根源,更有可能是有人擔心「唇亡齒寒」。說得直白一點,非建制派若能苟延殘喘,便可能把矛盾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建制派內部所存在的問題,以及香港社會積存已久的深層次矛盾,便未必會被安排上議事日程。假如真的是「剩勇追窮寇」,有些人未來便再無法「養寇自重」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民主黨晚宴之所以屢屢受到阻滯,主要是受其「名聲」所致,一個與「攬炒派」齊上齊落的政黨,一個至今拒絕與激進勢力切割的政黨,一個多名核心成員不是身陷囹圄,就是潛逃外國,甚至淪為通緝犯的政黨,自然令人避之則吉。

    卓偉  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