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隆:真‧專業,是一種態度

2021-08-16
吳志隆
全國港澳研究會成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1-08-16 at 09.33.44.jpeg

醫師、律師、會計師、老師等等,傳統眼光中的專業人士。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或都曾經被父母期許過要成為「乜師乜師」。但在今天的社會,「專業人士」是不是僅僅等於一個通過考試獲得的專業資格?這值得社會再三深思!

《人民日報》日前發表評論員文章,針對月底香港律師會的理事會選舉,呼籲行業要在投票中選擇「搞專業不搞政治」、選擇「搞建設不搞破壞」。

畢竟成為律師了,誰人不專業?難道這文章多此一舉?

但當你發現執業律師可以告訴你「留案底令人生更精彩」,然後自己身陷囹圄。當你發現為人師表卻鼓勵學生違法達義,甚至帶頭襲擊、抹黑不同立場的人……你會發現,當「動物傳心師」也自詡為專業人士的今天,一個所謂的專業資格,已不能理所當然被社會信任!

在今天,專業,需要被重新定義!

筆者不是要全盤推翻傳統的專業考核制度,而是要指出,傳統的考核制度只能考核相關人士的專業能力,但在高等教育發達的今天,專業能力不能代表有優質的專業服務。真正的專業,我們需要在專業的能力之上,追求一個專業的態度,而專業的態度不由考試決定,而由社會大眾,特別是用戶來決定。

試想一下,官司輸贏與否,律師反正收錢;學生進步與否,老師反正出糧;病人是死是活,醫生盡力與否又有何人知曉?而當行業中有少數人「hea客」卻將會令整個社會對行業失去信心,終究整個行業面臨危機!一個專業的態度,難道不比專業的資格更加重要?

今年的律師會選舉中,不同候選人都標榜自己「專業」,但這種「專業」不能僅僅是「執業資格」的專業,而是能否讓律師行業繼續在香港受到大眾認可,受到社會尊重的專業態度。這種專業態度表現在日常工作中,在於如何做好法律本身的專業,更重要是要保持好法律專業與其他行業的「友善距離」,特別在時下政治氣氛趨向非理性狂熱的香港。

去年的律師會選舉中,就有參選者挾「反送中律師」之名大勝,但今年國安法後的新政治形勢下,同類候選人在參選後急急刪除自己的社交平台,然後隱瞞自己的政治立場,無視自己曾對遭受暴力傷害的同行受害者的冷言冷語,然後向媒體宣告自己「很中立」。

這些候選人同時抨擊另一些候選人身兼內地地方政協公職「很政治,不專業」。但那些主動向公眾坦白自己來歷的君子行為,難道不比遮遮掩掩、閃閃爍爍的行為,來得更專業,更可信嗎?

執著於專業的人或者比較不會表演,但一個團體需要進步,需要解決問題,到底需要一些擅長表演偽裝的人,還是需要一些誠意專注的人,這確實是一個不簡單的問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新春前夕,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公佈,共2,172人,當中香港有180多名。以往香港大概有兩百名左右,少了十幾個。
    港區政協委員涵蓋政、商、專業各界別的重量級人士,如果仔細觀察,本屆頻頻打破常規慣例

    李伯達  2023-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