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慶成:監督媒體與 「刺蝟效應」

2021-11-15
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AAA

 shutterstock_541833175.jpg

香港在九七年回歸後能否落實新聞自由,一直是國際社會判斷香港有無實行一國兩制的重要標準之一。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上周公布調查,指逾八成受訪的記者會員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感到工作環境惡化,自然而然引起國際的廣泛關注。

由於FCC在國際社會上具有一定影響力,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隨即在同一天罕見發表聲明,警告FCC「立即停止以新聞自由為名詆毀香港法治」。遠在北京的中國外交部翌日更接力直接質疑調查數據,指駐港外國媒體的外籍員工人數截至今年4月不但沒有減少,反而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兩成。

不消說,香港一向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即使是九七回歸後依然如此,是全球新聞自由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在香港成立媒體並不需要向政府申請牌照,近年當地的網絡媒體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爆發。

然而,香港寬鬆的新聞環境也容易衍生出弊端。在前年的反修例運動中,就多次出現媒體和警察衝突的場面,多次有人假冒記者混入示威人群阻止警察工作。最誇張的是有個13歲男童自稱是記者,獨自進入示威現場採訪。

隨着反修例風波在去年上半年漸漸平息,港府多次表明會加強監督和管理媒體。其後,當局果然連番出手,包括整頓香港電台、警方不再承認媒體工會發出的記者證、運作已有26年的《蘋果日報》停業,以及特首林鄭月娥多次在不同公開場合提及正着手研究就假新聞問題立法。一時間,香港新聞媒體界風聲鶴唳。

在過去一年,除了陸續有多家外媒縮減在香港的規模,不少立場親近泛民的香港網絡媒體如Winandmac Media也採取類似的措施,其他網媒如「852郵報」則收回新聞影片,避免遭控違反《港區國安法》。

最新的一宗是,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成立的反對派網媒「加山傳播」,公布在權衡風險後決定實時遣散所有香港員工。至於另一家反對派網媒「立場新聞」,總編輯鍾沛權日前也宣布因家庭原因辭任總編輯一職。鍾沛權的妻子為《蘋果日報》前副社長陳沛敏,她早前被當局以串謀勾結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目前仍還押獄中。

誠然,新聞機構並不是法外之地,絕不能以「傳媒機構」名義作擋箭牌,免於法律的懲處。但就《港區國安法》實施後一年以來的觀察所見,港府對新聞媒體監管的範圍不斷擴展,除了成功規管並解決了一些新聞亂象,許多傳媒由於面對模糊的「紅線」,也愈來愈自我審查。當局在這個時候或許要注意其「刺蝟效應」。

所謂「刺蝟效應」,是源於生物學家為了研究刺蝟所做的一個實驗:十幾隻刺蝟在寒冷冬天被放到戶外的空地上,凍得渾身發抖。為了取暖,它們只好緊緊地靠在一起。然而,靠在一起時的刺痛使刺蝟們不得不分開。可天氣實在太冷,它們又靠在一起取暖。

刺蝟們於是不斷地在受凍與受刺之間掙扎,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適中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

「刺蝟效應」強調人在人際交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理論其實也可以應用於國安法後的港府和媒體之間的關係。從當局角度而言,媒體若不受監管,就很容易出現像兩年前反修例風波的亂象: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政府過度的控制媒體,也會出現多方面的問題。

首先,香港傳媒在回歸20多年以來,雖然不時引發爭議,但大部時間一直扮演着監督政府的角色。一旦當局過度監管,輿論就會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是集體失聲,不敢監督政府和批評政府施政。這無助於執政者紓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進步。

其次,假如政府的施政團隊都是持同一理念,在群體中持不同意見的少數成員為了儘快達成共識,往往會抑壓自己的意見去遷就主流意見,結果就會換來「團體迷思」。這個時候,作為第四權的媒體如果也噤若寒蟬,沒有反映真實的民意,後果便是極容易引發當局出現連串決策失誤。

最後,近年中國政府愈來愈重視對外講好「中國故事」,以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香港長期以來都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正好是對外傳播的最佳橋樑。香港媒體一旦「清一色」,公信力難免會大減,不利中國對外宣傳的工作。

換言之,香港媒體在落實新聞自由的過程中不應離開「一國」的大前提;而港府在監管媒體的同時,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讓彼此舒適,否則只會刺痛雙方,隨時得不償失。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內地對新聞自由、公共利益的探討和重視,應該令香港明白,我們現在不斷收緊言論自由空間、不斷設下紅線,是「反其道而行」!《基本法》第27條訂明「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這是體現內地與香港「兩制」分別的其中一項重要特色。

    陳景祥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