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香港:寄語新一屆立法會

2021-12-20
 
AAA

 C.jpg
思考香港編輯部

香港昨天(19日)順利舉行了「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首次立法會選舉。

這場選舉在香港民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標誌着在「愛國者治港」的鮮明旗幟下,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中聯辦、香港各界社團及市民,全力以赴實踐了一次沒有欽點、沒有「躺贏」的選舉。

觀察昨天投票全過程,選委會、功能組別和地區直選等三個界別的153名候選人競逐90個議席,無人自動當選。候選人落區大打「告急牌」 至票站關閉的最後一刻,競爭激烈程度不亞於以往任何一屆立法會選舉。

投票率高低一直是選前的熱門話題。依選後公布的結果,地區直選投票率雖然僅有30%,是回歸以來最低,比上屆低了28個百分點,若與2019年區議會選舉的七成投票率相比,更是少了一半以上,但符合預期,比選前的悲觀預期要好。135萬人為自己為香港站出來投票,體現了港人的關注度及社會共識。至於選委會界別選民投票率高逾98%,展現了新氣象新活力。

香港在今次選舉之前,因港澳辦主任夏寶龍的視頻講話,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關於「清一色」還是「五光十色」的「色辯」。

眾所皆知,香港自九七回歸以來,首次出現反中亂港分子被完全拒絕進入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這種淸一色,理應成為治港者政治光譜的底色,沒有調和餘地。至於五光十色,公眾不難發現,新選舉制度吸引了更多人參選,既有商界、學界、專業界精英翹楚,又有來自社會基層的勞工、職員、中小企業經營者代表;既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又有講普通話的「港漂」、台灣出生的人士、加入中國籍的「老外」,體現出前所未有的代表性。這種五光十色,出發點是為了香港福祉,共同尋找最佳的政策平衡,達至最大的社會利益公約數。

誠如政務司長李家超所言,香港進入了從破壞到建設的年代。「泛民」極有可能成為絕跡政圈的歷史名詞。換言之,過去十年司空見慣的建制派與反對派在莊嚴的議事殿堂的對立,將是明日黃花。從今以後,所有希望一展政治抱負的參選人,都必須是愛國者。與之相對應的是,選民的政治思維也要與時俱進。

中央「完善選舉制度」成敗得失的關健,是勝選者的能力和質素,以及上任之後的表現。政治激進分子及「愛國廢物」退場,管治隊伍中的能者上不能者下,實乃大勢所趨。我們衷心期待,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新一屆立法會能夠與特區政府良性互動,不盲撐不盲反,是其是非其非,讓香港真正實現民心歸順的良政善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