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聚嶺南》疫情時代下的經濟活動與科技發展及猜想

2022-01-10
 
AAA

 shutterstock_1955572801.jpg

作者:嶺南大學經濟學系助理講師梁軒誠

新冠疫情至今已約兩年,我們的生活習慣大受改變。最大的轉變當然是每次出門必須戴上口罩,然而筆者今天想要探討的並非公共衛生的議題。若大家回想這段時間,大眾除了對公共衛生的意識大有提升外,其實不難察覺我們生活對科技的依賴亦更深。例如疫情初期不少公司都會讓員工「居家工作」,還有學校停止面授而改為採用網課的型式上課,當中必不可缺的視像會議軟件如Zoom、Google Classroom等。有趣的是,即使疫情有所緩解,我們仍然會使用這些科技產物,例如筆者所屬的學校於這個學年改回採用面授的方式上課,校方還是會讓講者把課堂內容以影片型式記錄下來再上傳到網絡上,好讓同學下課後重溫內容。另一例子是外送服務應用程式,如Foodpanda、Deliveroo等,相信讀者們對它們並不陌生,甚至經常會使用它們購餐享用。當然,這可能只是出於對疫情的擔憂,減少出門而採用外送服務,然而筆者認為外送服務應用程式的興起早已改變了不少香港人的生活習慣,相信已經在後疫情時代港人對外送服務的需求難以有大幅度的下降。而且外送服務在疫情下發展迅速,該行業吸納了不少因疫情關係失業的人成為勞動力,相信未來這行業發展將會愈趨成熟,像是Foodpanda除了提供送餐服務外,它還提供pandamart讓消費者選購零食及飲料等後再外送到消費者所選的目的地。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科技(特別是因疫情下興起的)早已改變港人生活模式及習慣,而筆者相信它們在未來會延續下去。

上述兩例都是以消費者(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那對於生產者角度而言又帶來怎樣的改變?筆者認為不得不提及「廣告」。讀者們應該對「大數據」一詞略有所聞。「大數據」其中的一個應用:它能夠更有效地提供資訊(廣告)予消費者,以減少搜索和資訊成本。比方說,有時候我們可能在瀏覽器搜尋某種商品後,我們在使用不同的社交媒體平台時都會發現,偶爾冒出的廣告都是與最近搜尋的商品相關。而如同上文提及過我們對科技更為依賴,我們更頻繁使用社交媒體平台與親友聯絡(如Whatsapp、Signal等),或者一探眾人近況(如Instagram、Facebook等),又或是作消閒娛樂(如觀看Youtube的影片等),由此可見社交媒體平台已成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以筆者為例,除非有着緊急事情需要聯絡對方,否則筆者與朋友聯絡方式都是透過社交媒體以文字溝通為主,「煲電話粥」的時光就停留在中學時期了。對於生產者而言,這種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的生活習慣能讓及他們更有效地運用廣告開支,相對於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如Instagram、Facebook等,採用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章、雜誌等作推廣也許已經並非最佳策略。筆者最近讀到一份由admanGo網站發佈關於香港廣告市場的報告 (註1),其中提及到企業於2021年首半年的於Instagram及Facebook的廣告開支,與去年同期比較兩者分別上升64.6%及41.8%,而當中上述提及過的外送平台Deliveroo更是該段時間裡於Instagram花費廣告開支最高的廣告商,而Foodpanda則排名第四。雖然這兩家公司屬新興行業,然而傳統行業如銀行業亦願意利用社交媒體平台作宣傳:報告提及花旗銀行與匯豐銀行於Instagram的廣告開支排名分別為第二及第三;於Facebook的廣告開支為首兩位。

在經濟學裏有一概念名為「網絡外部性」(網絡效應),意指該商品或服務為消費者帶來的效用會因該商品或服務使用人數上升。社交媒體平台例子如Facebook,只有當你把其他使用者加為好友,或是追蹤(或讚好)某些主頁時,你才會在主頁的介面中看到他們的帖子及文章等動態,也就是說Facebook為你帶來的效用因有著其他人使用同一平台而得以提升。另一例子如MeWe,曾有朋友向筆者推薦使用這社交媒體平台,然而最後因筆者身邊朋友使用該平台的數量遠不及Facebook,於是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使用MeWe。由此可見因使用者數量的關係,MeWe為筆者帶來的效用不及Facebook。「網絡效應」正為上文提及到各行各業花費在Instagram及Facebook的廣告開支上升的解釋之一。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大眾察覺社交媒體平台已成了生活的一部份、開始慢慢接觸並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貨幣」、「區塊鏈」等新科技時,一個更陌生的概念已漸漸備受矚目—「元宇宙」。事實上「元宇宙」並非全新概念,若筆者嘗試以淺白(但也許並非最準確)的字句描述它︰「元宇宙」就像是在網絡遊戲的虛擬世界般的環境,而裏面發生的事情都是與現實世界實時同步的,它就等於一個被創建的世界一樣,當透過裝置進入「元宇宙」時,就能「進入」該世界,於那裏進行不同的活動及體驗。科技巨頭開始投資相關的技術,如Facebook, Inc. 甚至於去年十月把公司名字改為Meta Platforms, Inc.,可見該企業把重心轉移到「元宇宙」的發展上。當然「元宇宙」的平台構建並非一時三刻便能完成,當中涉及的硬體及技術等旨有待開發;而潛在的法律問題、私有產權、社會接受程度、甚至道德問題等亦可能成為發展「元宇宙」的一大阻力。縱使如此,筆者認為「元宇宙」發展潛力無限,除了大眾想像到的如商業、教育、零售、傳銷等行業可以應用該科技外,未來也許有着更多目前大家從來沒有想像過的應用方式。如上文提及過社交媒體平台的興起能為消費者及生產者在經濟活動上帶來改變,不難想像未來新科技將會人類發展帶來更多突破。

數十年前人們也許不會想像到今天大家日常就能接觸到的科技產物,未來我們亦不應忽視新科技會人類帶來的改變。當大眾習慣使用社交媒體平台時,突如其來的新科技把它取而代之也並非不可能發生的事。面對着科技帶來轉變日益俱增的環境,筆者認為擁有開明的思想接受新事物,以及能夠運用豐富的想像力及聯想力把知識應用在生活上的能力極為重要。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註1 admanGo <<社交媒體廣告開支報告 (2021年1-6月)>> 2021年10月5日 https://blog.admango.com/blog/forms/pdf/Social-Adspend-Report-Jan-Jun-2021C.pdf

延伸閱讀
  • 香港生産力促進局(生產力局)作為推動生產力和新型工業化的促成者,早前就設立香港首個以工業元宇宙為主題的科技研發展館「工業元宇宙科技館Celesphere」,展出最新的工業元宇宙應用技術方案,以加速香港邁向新型工業化及數字經濟的步伐為目標。 

    生產力局  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