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動態清零」並非「不用清零」

2022-02-03
寒柏
學研社成員
 
AAA

 shutterstock_1695296050 (1).jpg


疫情爆發至今已有兩年,內地一直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策略應對危機。中央政府總結過去經驗,揉合「關口密封式處理」、「指定酒店檢疫隔離」、「病毒路徑追蹤」和「圍封式檢測」等等措施,提出「動態清零」的整體抗疫方針。

何謂「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策略不是「零感染」,而是指常態化防疫階段要最大限度早發現、早治療、早處置,堅決防止出現疫情社區持續傳播,既能有效控制疫情發生及擴散,最大限度減少感染、發病及死亡,避免醫療資源擠兌,又能最大限度縮小疫情影響範圍,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香港又是否已經做到「動態清零」呢?
由於本港防疫措施存有諸般漏洞,導至第5波疫情爆發,就活像是一面照妖鏡般,證明港府的防疫措施仍是徒具其形,暫時還未達至「動態清零」的水平。香港的防疫系統到底有什麼問題,使我們遲遲無法真正做到「動態清零」?

1. 港府的抗疫思維,始終以經濟考慮為先,防疫為後。
2. 允許領事家人、海員及機組人員等豁免檢疫群組。
3. 「安心出行」主要用於食肆,沒有上載用戶資源,無法有效追蹤。
4. 隔離檢疫資源不足以應對大規模爆發。

由於港府沒有「嚴防海外」,還容許有多個豁免檢疫群組存在,導至Omicron病毒由海外傳入。兩名「空少」違反「居家隔離」的要求而四處播毒;尚有一名「空姐」算乖乖的「居家隔離」,但其同住母親卻不用「禁足」,最終把病毒散播開去。

第5波爆發在本港爆發後,由於「安心出行」沒有上載用戶資料,而且我們亦非大規模使用,港府為了追查病毒傳播路徑,除了查看食肆的「安心出行」紀錄之外,還要借助八達通及信用咭紀錄,甚至乎需要翻查各區的「閉路電視」,才能把大部份「密切接觸者」追回來。如果並非在商場的食店,或顧客多使用現金的茶餐廳,根本不可能把所有客人「捉拿歸案」,至今還有某些食客「仍然在逃」。

此外,港府每日都刊登至少幾十處「強制檢測」地點,但如果該地點並非食肆,例如只是一個公共場所,市民經過亦不會「掃碼」,港府根本不可能知道有多少人需要接受檢測,只能靠大家自律,又如何做到「強制」的效果呢?

因此,疫情爆發至今已有差不多一個月,這周的每日確診宗數過百。反之,內地各省市只要有疫情爆發,通常在1個月之內便會把疫情壓下去。如此強列的反差,進一步印證港府的防疫尚未達標,還沒有做到真正的「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非並「不用清零」


內地各省市實施「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後,已比較少出現「封城」的狀況,很多地方都只曾「封區隔離」,或作出「大規模檢測」。由於在表面上,內地各省的防疫措施似乎放寬了,而且Omicron變種病毒傳播率太高,內地仍有疫情,很多港人便認為「現在不可能清零」,還以為「動態清零」等同「不用清零」。

實情是,內地累積了過去兩年的經驗,防疫水平已大幅提升了,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及代價達至「早發現」、「早治療」、「早處置」的效果,並能成功「防止出現疫情社區持續傳播」。

值得一提的是,各省市或許會有確診個案,但一旦有病毒傳入社區,內地政府在絕大部份情況下,都可以精準的把病毒與社區隔離開,最終把病毒撲滅。而且,內地政府還會把該防疫漏洞填補,確保病毒不會從相同路徑再次傳入。或許,很快又會有另外一個新病毒源頭,但內地政府亦能立刻啟動防疫機制,不斷把病毒消滅及與社區完全分隔開。

明確的來說,「動態清零」的真正意思是「不斷清零」和「不斷撲滅病毒」,而絕非香港的「無法清零」;兩者存有很大的差別。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香港政府的各位官員,請你們不要再雲裏霧裏,思前想後了。通關就是香港的最大利益,就是市民的最大福祉,就是香港現在最緊迫的事。

    路易  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