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英杰:林鄭月娥在抗疫中的魄力與擔當

2022-04-24
 
AAA

 43.jpg

目前香港的疫情持續好轉,連續6天錄得3位數的確診病例。國際航班已在4月初重新開通,4月21日起,晚市恢復堂食至22時、每枱最多4人,容許最多20人宴會;美容院、健身室、體育館、主題公園、戲院、遊戲機中心等重新營業。中環和灣仔街頭熙熙攘攘,八十萬中小學生陸續返校上課,市民的生活基本恢復正常。

截至4月20日,香港新增668例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其中經核酸檢測確診病例330例,確診宗數是連跌7日後首度回升。雖然香港的疫情有可能再次出現反覆,但客觀上講,香港抗擊第五波疫情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在中央全力支援下,特區政府提升了應對能力,第五波疫情自3月初到達高峰後持續呈下降趨勢,為學生複課及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創造必要條件,「然而,特區政府絕不會掉以輕心。」

回看特區政府的抗疫工作,凸顯了香港特區所享有的「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以及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魄力與擔當。

堅決擔負起抗疫主體責任

2020年以來,香港新冠肺炎疫情數次起落,至今已暴發五波。香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度關注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特區政府切實負起主體責任,把儘快穩控疫情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任務,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和資源,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確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特區政府堅決落實習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堅定擔負起抗疫的主體責任。2020年1月25日,特區政府已快速地把應變機制提升至三級系統中的最高級別,成立了由林鄭月娥領導的最高級別的督導委員會暨指揮中心,高層督導會議成員包括特區政府三位司長和13位局長,指揮中心在抗擊第五波疫情中舉行了上百次高層督導會議,精心組織全盤指揮香港的抗疫工作。

特區政府在向中央求援的同時,制訂了緊急情況豁免規定和規例。時任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三次就三類項目行使豁免權:一是行使豁免權就中央援建的工程項目作出豁免,讓項目得以儘快完成。二是行使豁免權讓安老院舍可使用牌照批准以外的適合地方,分隔及照顧確診長者與非確診長者,以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三是行使豁免權為到步援港的內地醫療人員豁免相關註冊等法律規定,為他們在港參與治療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

在3月初香港疫情形勢日益嚴峻時,社會人心不穩,謠言滿天飛。對此,林鄭月娥從3月9日開始每日親自舉行高層新聞發佈會,親自宣講政府政策,回答記者提問,澄清謠言,發佈抗疫最新消息。直到4月16日香港單日個案持續下降後,林鄭月娥才取消了每天的抗疫記者會。

面對嚴峻疫情,越來越多的政府政策局及部門擔負抗疫工作,各級公務員直接上前線為市民服務。在「圍封強檢」行動中,每次都有上百名公務員參加,政府的政務主任、行政主任、文書主任、會計主任、律師、物業估價測量師、管理參議主任、系統分析和程序編製主任、電腦操作員、物料供應主任,以及其他文職人員等都參與其中。他們致力為居民提供周全服務,有序安排居民接受檢測、派送食物包和快速檢測套裝等物資,並在行動完成後安排確診人士到社區隔離設施和進行執法工作。

特區政府呼籲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林鄭月娥和政府官員均帶頭接種,以身作則。4月14日,林鄭月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帶頭接種第四劑科興新冠疫苗,並且全過程在記者的鏡頭下公開完成。香港有關疫苗的種種傳言很多,不少港人對打不打疫苗猶豫不決,在行政長官榜樣力量的感召下,香港目前已有92.5%的成年人接種了疫苗。

Y.jpg

抗擊第五波疫情凸顯「一國」優勢

香港抗擊第五波疫情從始至終都體現出「一國」的優勢:早在2月16日,內地就成立了支持香港抗疫的專門機構,設立專家組、檢測組、隔離檢疫設施建設組、醫療物資供應組、生活物資保障組等,根據特區政府提出的需求,出台系列援港抗疫措施。

中央政府先後派五批專家到港,因應香港實際情況和疫情發展,就流行病學、臨床救治和中醫等範疇提出中肯務實的意見,協助落實特區政府「三減、三重、一優先」的策略,即減少感染、重症及死亡;以及就重點人群、機構和區域採取更精準、有力及具針對性的措施。

中央政府緊急援建的6個方艙醫院迅速落成,其建設的速度之快、規模之大在香港前所未有,中央援建的9個社區隔離設施提供約5萬個床位,使得特區政府有能力為抗疫提供最適當的設施和手段。

廣東先後派出526名醫療防疫人員支援香港抗疫,其中中醫專家21名。這支中西醫隊伍在香港推動建立中西醫深度融合的工作機制,共同收治病人、共同制定診療方案,發揮了「1+1>2」的臨床效應。特區政府還聽從內地中醫專家組的建議,全面發揮中醫藥在抗擊疫情的優勢和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了香港中醫藥發展。

為保障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內地的糧食、蔬菜、水果和醫療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到香港。內地開通了6條水路通道,啟用鐵路供港專列。廣東的醫療和生活物資企業加班加點擴大產能,為香港提供充足的防疫和民生保障。

從香港實際出發不 「封城」

3月3日是香港疫情高峰,僅一天就有7萬多宗感染個案。在最艱難的日子裡,香港公立醫院急診室爆滿,病人在走廊上等待就診,市民怨聲載道。有不少人認為,香港應當全城「禁足」或「封城」,進行「全民強制檢測」,以找出陽性感染者,切斷傳播鏈。當時林鄭月娥也曾表示,香港將在3月進行「全民強制檢測」,且不是「願檢盡檢」,而是「須檢必檢」,不接受強檢會有處罰。

為此,特區政府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對「全民強制檢測」所需人力、物力、場地等每個環節都進行了科學評估和沙盤推演。

政府的推演結果表明:香港的總受檢人數720萬,包括居民和非居民,這就必須有500個檢測站,每日須運作14小時;每天受檢人數若以三天為一周期,是240萬人。因此,每天所需工作人員為8萬人,其中資訊系統需1200人,應對網上預約,否則市民要排隊,亦有感染風險;香港本地500個檢測站、14小時兩班工作需45000人;內地採樣員分四小時一班,每日需9000人抵港;因檢測樣本要過境,所以接載這些跨境採樣員和運送樣本到口岸的司機、物流需2500人;若有本地確診者在檢測站檢測後發現確診,要送至社區隔離設施,司機需1800人;為市民提供24小時熱線需3000人;然後保安局轄下紀律部隊在維持500個檢測站秩序等工作需21000人。

分析發現,即使這些問題解決了,但最重要的是缺乏市民的積極配合。在香港的「圍封強檢」中,有法律約束,也有具體罰則,但仍有不少市民拒不配合。有的大廈16%的住戶不配合檢測;有的大廈不應住戶高達29%。

香港沒有像內地的街道居委會等基層組織,缺乏內地社區的組織動員能力。並且許多港人長期受西方教育影響,崇尚自由,以自我為中心。這兩年來,香港社會的各種撕裂情緒嚴重,即使在抗疫中,也有破壞勢力刻意挑撥和製造矛盾,加劇社會分歧,加大了特區政府抗疫難度。

有內地專家也認為,香港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很弱,缺少如內地一樣良好的社區組織動員體系。如果香港市民做不到像內地民眾一樣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工作,則全民強檢很難實現。

香港防疫還要在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防疫間取得平衡。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商務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嚴厲的防控措施,或多或少會對企業和個人產生影響,使得香港跨國公司總部或人員流失,影響到香港的競爭力。

為此,林鄭月娥認為,有些地方推行全城「禁足」或「封城」是不出不入的,香港一定不會如此。但某一種程度的限制外出,即可以達致大幅壓縮人流的目的。特區政府在參考了多種因素後,於3月21日宣布暫緩「全民強制檢測」。

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暫緩推出「全民強制檢測」的決定受到了香港部分社會輿論的猛烈批評。在建制派內部,多位新任立法會議員稱:香港可一星期做三次檢測,指責政府根本無心推——「你們有心做就做到」。還有輿論稱特區政府在疫情面前是否要「躺平」?

但林鄭月娥堅持自己的決定。她認為,每個城市的抗疫手段都有所不同,她希望在兩年的抗疫經驗中,找出一條最適合香港的路線。她說:「我不希望社會在兩條抗疫路線上爭拗。」她不希望爭拗的原因是大家對兩條路線的理解有所不同,希望大家實事求是,支持特區政府找出一套最有利香港抗疫的方案,在防疫的同時要兼顧人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

「圍封強檢」就是香港主要防疫措施之一。香港對於病毒檢測分為強制和非強制。強制的病毒檢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圍封強檢」;另一類是通過強制檢測公告,要求曾身處在強制檢測公告地點的市民,須到各區的社區檢測中心、流動檢測站接受強制檢測。截至3月29日,香港第五波疫情中進行了287次「圍封強檢」。

特區政府進行「圍封強檢」很快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香港即使是強制性的「圍封檢測」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全面覆蓋。在287次「圍封強檢」行動中,有2800名居民沒有遵從規定進行檢測,佔整體受檢人士3.5%。有16710戶沒有人應門,佔整體拍門戶數的10.5%。

香港對市民不配合防疫有法律規定,亦有上萬元的定額罰款,警察也對其執法,但仍就有人不遵從強檢規定,這就是特區政府防疫面對的現實,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當時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時機不成熟。

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

香港特區政府抗擊第五波疫情,必須從香港社會經濟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制定有香港特色的防疫路線,才能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42.jpg

香港抗疫思路體現林鄭月娥的擔當

林鄭月娥的思路是:首先,特區政府擔負起抗疫的主體責任,要以最積極有為態度應對挑戰,向病毒投降不是選項,努力按着「動態清零」的策略應對疫情,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全民強制檢測」。

其次,制定防疫措施要人性化,令市民更易接受。林鄭月娥多次說,香港不實行全城「禁足」或「封城」。從公共衛生角度,最理想是把所有受感染人士或他們的密切接觸者都移走,進入社區隔離設施。但香港面對每日數以萬計的個案,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從他們的家居移走,安置到隔離設施。「全民強制檢測」如須限制市民外出,就要考慮到經濟活動的需要和市民日常家居的需要,譬如市民如何購買藥品、看病等等。

第三,香港防疫工作的過程、範圍和程度都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業務是沒有時限的,全球的交易是24小時進行,要在防疫和維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之間取得平衡。

第四,要在風險可以管控的情況下,讓香港的社會逐步恢復正常。林鄭月娥認為,在兩年多抗疫過程中,香港很多處所已經被關閉了200多至300天。儘管特區政府用了6000億元提供各類型的支援措施,但企業最終希望營業,而不是向政府拿補貼。所以,當疫情趨緩時,香港很快放寬防疫措施,取消9國禁飛令。

第五,「保就業」、惠民生。第五波疫情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很大,失業率飊升至4.5%。特區政府的「臨時失業支援」計劃動用30億元,為30萬名短期失業者提供一萬元援助,動用260億元至310億元「保就業」計劃,預計惠及130萬名僱員。香港的全職或兼職員工,以及自僱人士均可申請「臨時失業支援」。政府對企業和市民還有一系列補貼企業的優惠政策;失業者、打散工者、兼職者、甚至撿廢品的市民都可獲政府補貼,政府還直接向18歲以上的永久居民每人派發一萬元消費券。

在第五波疫情中,香港金融市場仍然營運有序,投融資交易活躍。3月以來,香港股市的日均成交額約為1800億港元,滬深港通北向及南向日均交易金額則超過1000億人民幣及420億港元,全部接近或高於去年第四季的數據。

近期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表明,香港的總排名維持全球第三位。報告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地位與實力,香港在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等領域繼續名列前茅。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紫荊網新媒體中心》
 

延伸閱讀
  • 或許有人擔心檢討報告最後會作出問責,要求負責處理疫情的一些高官「人頭落地」。正如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所言,相關檢討工作並不針對任何官員,只是要更好準備和應對下個疾病大流行的來臨,畢竟香港在這次疫情病歿已有逾1.3萬人。當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過去三年抗疫工作逐個環節檢視,切實汲取經驗,將有助日後安渡另一個危機。

    戴慶成  202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