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飛 :孫子兵法真的那麼厲害?(一)

2022-05-06
鄧飛
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AAA

img_012.jpg

​最近重看一部關於古巴導彈危機的電影:「驚爆十三天Thirteen Days」。這是一部非常寫實又節奏明快的冷戰電影,值得推介。其中,電影中的甘迺迪總統說道:
​「What is it that Sun Tzu says? A war is a moral contest and they're won in the temples before they're ever fought.
​孫子說什麼了?戰爭是道德較量,從開戰之前,他們就在廟堂中決定了勝負。」

​非常納悶,《孫子兵法》裡面真有這麼一句?

​筆者估計,電影編劇是把《孫子兵法》中的「計篇第一」提及「故經之以五事」中的「道」,當成Moral contest;把「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中的「廟」,當成temples了。

​這個誤讀實在太大了!

​《孫子兵法。計篇第一》中的「經之以五事」,是指在戰前對戰爭的勝算作五個方面的估計分析,其中排第一位的是「道」。但這個「道」,並不是指戰爭的道德性,並不是判斷戰爭是否屬於正義之戰。

​道,孫子的定義非常清晰,毫不抽象:「道者,令民與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畏危也。」
​也就是說,令民眾與君主想法一致,從而為君主不計生死危險地參戰。這純粹是一種對上下是否齊心一致的客觀分析,並不涉及正義不義的道德判斷。

​要知道,上下一心並不等於一定是正義之戰。甲午戰爭中的日本,可是上下一心要打清朝中國,但這並不意味著是場正義之戰,反而充分反映日本社會的軍國主義特性。

​孫子兵法的「道」,單純指君臣是否同一應戰而已,與正義不義的道德性並無必然關係。上下一心,也可以是不義之戰,例如甲午中的日本,上下同一,一致想要擊敗清朝中國,割佔中國領土和朝鮮半島。

​正義之戰,也未必能上下同心,例如南宋北伐,收復國土,這是正義之戰,卻沒有得到南方臣民們普遍支持,偏安一隅是主流民意!

​因此,孫子兵法中的「道」,更多是指士氣morale,而不是指道德性morality。

​至於「廟算」,是指出征前,朝廷君臣在祖廟內進行的戰前勝算評估。廟,是指祖廟、宗廟;算,是指評估的算籌,一種古代樸素的量化方法工具,所以這裡的「算」是名詞,不是作動詞「計算」。把「廟」譯成Temple可以,但絕不等同西方古代的宗教神喻式預測。

​雖然在春秋時代,各方諸侯在出征之前,也會在朝廷或者宗廟上進行占卜(龜卜和易卜),所謂「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但從孫子看來,對道(是否上下一心)、天(是否佔據天時)、地(是否佔據地利)、將(是否有良將)、法(是否有法度)等五個方面,作敵我雙方的客觀優劣比較,比訴諸求神問卜,來得更加重要。《孫子兵法。用間篇第十三》中用一句:不可取於鬼神。

​最後,《孫子兵法》有一句名言:「兵者,詭道也。」也就是說,軍事,是一門講究以詭計來誤導對手的學問。這聽著好像很有道理,但又好像是一句「阿媽原來是女人」的永恆正確的廢話。如何理解呢?下回講講。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行政長官表示政府在處理大事之時,會引入「紅隊」概念,由客觀及經驗豐富人士扮演「對手」,以檢視評估政策方案,優化政策的制定和推動,做法有如「沙盤推演」。

    鄧飛  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