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忠平:俄軍為甚麼對烏克蘭「去軍事化」這麼難?

2022-07-13
宋忠平
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7-13 at 3.16.17 PM.jpeg

俄軍為甚麼對烏克蘭「去軍事化」這麼難?既有政治因素,更有軍事因素,政治因素就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不要傷及無辜,盡量不擾民」。關於這一點這裡就不再贅述,重點談談軍事因素。

近日,隨着「海馬斯」多管火箭炮進入烏克蘭戰區,不少軍民目標被烏軍遠程火力打擊,並造成人員傷亡。為甚麼包括「海馬斯」在內的西方武器還能送到戰區?這些西方援助的武器裝備緣何能夠逃過俄軍的天眼呢?

000.jpg

(作者提供圖片)

實際上,西方這些武器裝備確實是逃避了俄軍的監控,而且送到了戰區,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無論是在盧甘斯克,還是在恰索夫亞爾,還是在扎波羅熱地區,都發現了烏軍使用美軍武器打擊的狀況。有些西方武器開火或運到戰區後,又被俄軍通過情報體系發現並鎖定、摧毀。

在俄軍嚴密監控之下,烏克蘭還可以把武器裝備運到俄軍眼皮子底下確實比較奇葩。原因是甚麼?一方面就是烏克蘭軍隊在西方國家幫助下實現了隱真示假,把軍事裝備偽裝成民用物資和人道主義救援物資,然後「大鳴大放」地運到了該運到的地方,也就是把軍用物資的民用偽裝化,相信西方國家都會幫助烏克蘭做好相關工作。

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的就是俄軍偵察體系存在四大問題。

一是有人偵察系統無法做到全天候、全時段偵察,也就是做不到有人偵察機時時刻刻在某一個區域活動,儘管俄軍已經掌握了整個烏克蘭的制空權,但是偵察體系並沒有做到完全覆蓋。加之一旦俄軍偵察機出現,美軍預警體系就會提醒烏克蘭運輸車隊規避和躲藏。

二是俄軍無人機系統相對來說比美國要弱,無人偵察體系的欠缺導致不能做到全天候、全時段偵察。俄軍如今欠缺如同美國的「全球鷹」等大型無人機,無法做到幾架輪替來實現全天候和全時段覆蓋。當然,一旦出現極端的氣候,對於烏克蘭來講是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做到隱真示假來躲避俄軍偵察。

001 (2).jpg

(作者提供圖片)

三是俄羅斯的衛星偵察體系時間分辨率有限,也不能夠做到實時偵察,同時受到天氣影響無法做到準確偵察。一旦天氣不好,衛星偵察體系就沒有辦法發揮作用,就算是雷達偵察衛星所能夠發現的目標也是有限的,在進行圖片判讀時,也未必能夠發現運到前線並經過偽裝的武器裝備。加之衛星偵察體系無法做到目標識別,到底是軍用目標還是民用目標,也存在不小的辨識難度。此外,美國也會提前告知烏克蘭關於俄羅斯衛星凌空時間,一旦衛星凌空,烏克蘭車隊就趕快藏起來並做好偽裝,等衛星飛過去之後,車隊再繼續往前走,也就是美國以及北約可以提前準確通告烏克蘭關於俄羅斯衛星的凌空時間,讓烏克蘭軍隊躲避衛星的偵察,這也就讓俄羅斯天基偵察體系的優勢被打破。

四是俄軍人工諜報和偵聽系統也存在問題。因此俄軍也不知道烏克蘭軍隊在武器運輸的時候走哪條路,究竟藏在哪個庫房,這些情報信息來源也確確實實存在一定的問題。

當然,還有一方面原因不得不考慮,俄軍不得不考慮區隔軍民目標,避免出現人道主義災難。這個點棘手的問題,俄軍不得不考慮,否則將會導致俄烏軍事衝突的局勢更加複雜和政治化。但俄軍的顧忌和矛盾心態恰恰讓烏克蘭軍隊加以利用,道理很簡單,俄軍就是擔心在國際社會上被廣泛詬病,無助於政治解決俄烏軍事衝突的後續問題。因此,擺在俄軍面前的是,要盡全力搜索目標並查漏補缺,並力求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同時,及時針對戰場環境變化開發、升級更加適應戰場環境的偵察體系,補漏拾遺,這些對俄羅斯軍隊而言也是難得的鍛煉場合,因為只有戰場是檢驗武器裝備性能適用、先進、可靠、安全與否的唯一標準,因此這場中等烈度的軍事衝突也就成為美俄新武器和軍事裝備博弈的重要試驗場來一較高下。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