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經濟是港府的考題

2022-08-09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8-09 at 5.54.35 PM.jpeg

新一期消費券發放有助提升市民消費意欲,也有商戶抱怨那對他們的生意幫助不大。雖然日後看到統計數字才能知悉消費券對本地整體消費的影響,卻可以想像若經濟和就業市場長期無法得到實質改善,隨着發放消費券「常態化」,它對消費意欲的刺激作用會遞減。

假設一名市民第一次拿到3000元的消費券,他會從工資中拿出2000元,去電器商店買一件5000元的商品。拿到第二次3000元消費券時,他分三次到超市買東西,每次自己再掏腰多花300元,合計花費3900元。拿到第三次3000元消費券時,他已經沒有了工作或供樓負擔增加,他的消費意欲下降,他便會把3000元消費券分作十份,在茶餐廳用餐時使用,合計花費3200元。

以上的案例顯示,在本地經濟低迷情況下,增加財政支對經濟正面效應會逐步減弱,想用單一工具解決經濟問題並不容易,政府需要考慮進一步改善就業和提高市民消費意欲的手段,才能增加消費券對消費的刺激作用。在財政開支方面,可能需要增加基建和就業等方式來改善市場環境,使市民更願意在使用消費券時也增加自己的開支。

樓市、疫情和外圍均不利好本地經濟。

今年第一和第二季度,香港GDP分別同比下跌了3.9和1.4%;今年4月至6月的失業率則為4.7%,就業不足率為3%。數據顯示經濟「好轉」,但也乏善足陳。特別是現在美國通脹高企,就業形勢卻尚好,美元會持續加息。那對香港樓價會有相當負面的影響,也制約了本地居民整體的消費意欲。

香港樓市會否或何時出現熊市令人擔心,卻又必須解決市民的居住問題,那是香港面對的兩難。對內地購房者免征雙倍印花稅不是為了挽留人才,而是要刺激炒風,扭轉本地經濟和樓市下行的趨勢。

疫情對居民的本地消費有負面影響,居民不會因為疫情延續而忘記新冠病毒的威脅。疫苗接種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卻有助提高健康市民的消費。現在,內地防疫措施有逐步放寬的可能,不是為與「國際接軌」,而是因為當地提高了疫苗接種和治癒手段。而與內地未能正常通關前,香港的許多服務業都很難恢復,出口到內地的食品也會減少。

中美矛盾和博弈激化,台海兩岸統一進程加快的可能性非常大。近期內,台海危機則會加劇,美國軍機、軍艦穿越海峽導致中美軍事衝突機會是存在的。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既要面對軍事衝突所導致的市場風險,也要面對美國勾結盟國發起制裁的經濟衝擊。

內地經濟面好。而在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幾十年後,遇到新冠疫情,較難避免景氣循環中的經濟低迷。

經濟表現影響民意。

近來本地的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對行政長官和新一屆政府的滿意度較高,反映實施《國安法》後社會由亂及治,香港今後需要繼續保持社會安定的局面。而如何讓經濟民生進一步發展卻仍是不可忽視的工作,若經濟持續搞不好,社會的不滿就會浮現,那也是特區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事情。如何改善經濟民生是特區政府的必答題。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府要「以結果為目標」,大力打擊違法泊車阻街表現強政勵治,卻對富人多處忍讓寬容,市民反感是理所當然。以立場先行無視富人違法的立法會大黨,處處泛化國安問題,不但令市民對國安法反感,市民的不滿無處宣洩,違法僭建無法解決,只會加劇市民對現屆政府和立法會的不滿。

    姚潔凝  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