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山:政治局多人卸任 五大地方書記接任者受關注

2022-09-02
會稽山
學研社研究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02 at 10.18.56 AM.jpeg

千呼萬喚始出來,内地終於公佈中共二十大將於10月16日召開,連同作為二十大預備會議的十九屆七中全會和緊接著召開的二十大一中全會,按慣例整個會期長達半個月,但今年或許會因疫情而縮短。之前幾篇文章梳理了中央委員會的構成和預計的變化,當中部分內容涉及了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常委,接下來將系統性梳理這兩大最重要的中共領導機構。以往中共的人事變動相對容易預測,因為有各種慣例可以依循,但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是個喜歡打破慣例的人,因此為預測增加了不少難度。但從近年的結果來看,大部分慣例還是會得到尊重,只有在非常特殊情況下才會打破,所以筆者主要還是依據慣例來分析。

本篇先聚焦在非常委的政治局委員,近幾屆的總數通常為18人,其中包含了四五名書記處書記(均會兼任專屬的黨職)、三名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第一副委員長、六大政治高地的書記、兩名軍委副主席,另外會再根據不同情況安排一兩個按慣例不會入局的職務入局,例如因外交環境嚴峻而在十九大入局的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

通常而言,新當選政治局委員的年齡上限是67歲,即所謂的「七上八下」,但本屆幾乎篤定會有例外,就是已經69歲的習近平,2018年修憲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後,外界普遍預期他在二十大上會繼續連任。所以要預測新一屆政治局委員的人選,就要先明確「七上八下」的慣例是否依然有效,我們先假設只有習近平一人例外,那麼將有以下人員退休:全國人大委員長栗戰書、國務院第一副總理韓正(兩人同時也是常委);人大第一副委員長王晨、副總理劉鶴與孫春蘭、軍委副主席許其亮與張又俠、楊潔篪、中紀委第一副書記楊曉渡、中組部部長陳希和中央政法委書記郭聲琨等11人。不同於過去只能上不能下,習近平主政以來,一些表現不合格的政治局委員會被降級甚至勸退,因此最終可能不止11人退出政治局。

上述即將退休的非常委政治局委員的繼任人選,之前的幾篇文章大都有所涉及,此處不贅。本文主要想談一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東和新疆六大政治高地,其中除新疆書記已經在去年底由時任廣東省長的馬興瑞出任,同時鎖定一個政治局委員的席位,其他五地自十九大以來均未更換過書記。雖然五地的書記全部未屆退休年齡,但自改革開放以來,僅有一人在這五個地方的書記職務上做滿兩屆,所以五地的書記在二十大上幾乎必然會調整。不同於其他黨政軍要職大多都已經有較明確的繼任人選,五地書記的繼任者都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其中北京和上海無疑最重要,也相對容易預測,通常情況下,兩地的書記都是由市長升任。其中現任北京市長陳吉寧已經擔任現職滿5年,他是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又曾經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學者型官員的他形象和口碑都非常不錯,升任書記可說順理成章。比較不確定的是上海市長龔正,一來他擔任現職才兩年,二來今年上海在防疫工作上出現重大問題,他責無旁貸,三來就是上海官場本土意識非常強烈,現任書記李強和龔正都屬於外來的空降官員,這是絕無僅有之事,兩人在防疫工作上顯然無法令上海人民滿意,因此龔正要接任書記的可能性相當低,較大的可能是另派得力幹將空降上海。

廣東和香港關係密切,書記一職自然受到香港的關注,但與北京上海不同,廣東的書記從來都不會由省長升任,而且自謝非以來,從未在本土管員中提拔書記,因此李希的繼任者暫時還難以預料。天津與重慶的情況也類似,前者只出現過一次市長接任書記,後者則從未出現過,同樣也極少在本土管員中提拔書記,所以李鴻忠與陳敏爾的繼任者也難以預料。

這五大政治高地書記的繼任人選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不論何人接替固然鎖定了政治局委員的席位,而且還大有希望更上一層樓。在二十大上有機會接替兩個常委空缺的9人之中,就包括了五地的現任書記以及新疆前書記陳全國,六大政治高地佔據了三分之二,可見這幾個地方的重要性之高。至於政治局常委的構成和變化,以及6人的去向,則留待下回分解。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政治局會議是否也和國務院常務會議一樣減少了,還需要更多數據和信息來支撐,政治局會議在中共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會不會變化也有待進一步觀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高層決策流程和模式已隨着政治現實的變化而轉型,中國不會有新的「習李時代」,政治局集體決策也成了過去式。在核心地位充分鞏固、最高領導人的決策指示能被無障礙貫徹落實的新時代,政治局開會次數少了一些,也在意料之中吧。

    楊丹旭  202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