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科技有助藥材監控

2022-09-08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2-09-08 at 11.15.56 AM.jpeg

港人擅於養生,常以藥材入饌,惟本港中藥一直存在品質監控問題,藥材出現污染、假冒、儲存不當等情況屢有發現,所以辨明藥材的品質絕不能輕視。

傳統的中藥材鑑定須經多重步驟,分析一個樣本往往花上數小時。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轄下的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早於2010年研發了直接電離質譜方法,可鑑別靈芝和天麻等約十種中藥材的真偽、屬人工栽培或是野生,以及產地來源,只需十分鐘便可得出結果。

最近,辨別中藥材的技術更上一層樓。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與醫藥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手提近紅外光譜(NIR)快速鑑定中藥系統」,可配合人工智能(AI)圖像分析及演算法,協助電腦透過機器學習訓練分析NIR數據。檢測員把預先磨成粉狀的藥材放在系統下掃描,電腦便可在數十秒內分析藥粉的NIR光譜數據,以辨識藥材的真偽和品質。系統更可分辨「同屬近親」的藥材,甚至鑑定中藥的級數。裝置屬手提式,使用方便,可隨時隨地在中醫診所、藥廠、藥材店等進行藥材檢測,由於準確性高,大受業界歡迎,並在數碼港與業界合辦的「Block adVenture」區塊鏈應用方案比賽中奪得冠軍。

THEi團隊同時也應用具加密作用的區塊鏈技術,記錄藥材圖譜及資料,如生產日期、產地、批發等,建立了中藥NIR資料庫。資料庫目前已收錄約二百種中藥的圖譜,消費者只需掃描藥材包裝上的二維碼,便知道中藥的來源和質量,以防有魚目混珠的情況。

雖然科技能有助鑑別中藥,但藥材供應的監管和檢測也須完善,市民的健康才得到保障。我期望快將落成的中藥檢測中心能強化中藥的檢測和科研,並為中藥的檢測方法建立國際標準,支援中藥鑑別及檢測方法的研究,加強藥材的品質控制,令市民食用中藥材更加安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生產力局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安誠──邁進聯營公司合作研發了「智能隧道質量檢測系統」,系統為香港首台搭載人工智能處理技術的隧道施工巡檢航拍機,利用先進邊緣計算技術(Edge Computing)、建築信息3D模型(BIM)加上標記跟蹤(AprilTag)精準定位,突破隧道內沒有網絡及衛星定位的限制,讓工程人員在地面進行智能安全巡檢,不需設置高空工作平台,檢測速度比傳統目測方式提升五倍,令施工過程更靈活、安全及精準。

    生產力局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