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切除瘜肉免腸道病變 大腸癌篩查減患癌風險

2022-11-03
 
AAA

shutterstock_2092464058.jpg

肺癌與大腸癌一直佔據本港十大常見癌症首兩名,每年新症數字更是叮噹馬頭;2019年大腸癌被肺癌「爬頭」,成為本港第二位癌症殺手。然而,要避免患上大腸癌並不是沒有辦法,大腸癌可透過篩查提早介入治療,死亡率遠低於肺癌。

糞便帶血,不少人或會以為痔瘡破裂或肛裂而不了了之,但當心這可能是患上大腸癌的先兆!雖然「血便」可初步透過顏色估計其嚴重性,但始終還須及早就醫,才能找出問題根源,以免延誤治療。

WhatsApp Image 2022-11-02 at 9.39.12 AM.jpeg

圖片: 大部份大腸癌均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大腸粘膜的腺細胞經過多次的基因突變,變化成瘜肉,然後再演化成癌症。

瑪麗醫院臨床腫瘤科副顧問醫生何沛盈指出,大部份大腸癌均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大部份大腸癌都是腺性癌,即由大腸粘膜的腺細胞形成。細胞經過多次的基因突變,由粘膜變化成瘜肉,然後再演化成癌症。」

何醫生補充,大腸癌一般症狀除了糞便帶血或附有黏液,病人大便習慣亦會改變,甚至出現持續腹部不適,如腹脹和絞痛、體重下降等。不過,大部份瘜肉要長得比較大才出現症狀,大腸瘜肉演變成癌症過程可長達十年以上,而症狀大多於大腸癌晚期才浮現,屆時才求診或已太遲。

醫學實證證明普及篩查有助找出潛在患者。政府自2016年起推出大腸癌篩查計劃,能有效測試出大便有否隱血,有助找出市民的大腸有否長出瘜肉。篩查檢測過程簡單,市民只需在家中按指示,收集大便樣本交回化驗所作化驗。「如果樣本中含有血紅素,即大便中有血,患者將會被轉介進行大腸鏡作跟進檢查,找出血便成因。」如果需要切除瘜肉,市民都會得到一定的資助。

根據衞生署數字,自大腸癌篩查計劃推出以來至2021年底,共有約27.5萬合資格人士參加。年屆50至75歲的市民,如果沒有大腸癌症狀,沒有高風險因素及未曾在指定期限內進行大腸癌篩查或檢查,則可以每兩年到醫療機構接受篩查。「大腸癌篩查計劃由政府大幅度資助,大多數參與人士都能免費完成篩查,若這樣也不去做,實在有點可惜,希望大家,尤其長者,能調整心態,別忌諱做癌症篩查或身體檢查!」

「病向淺中醫,由篩查找出來的大腸癌個案,比較多都是治癒率較高的早期個案。」何醫生再三鼓勵合資格市民積極參加篩查計劃。另外,她又提醒市民應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少吃紅肉,多吃高纖類食物,養成做運動良好習慣,可以減低患癌風險。 

262930769ee7ece8fea5cb113c688466.jpg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