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複雜的防控形勢

2022-11-22
吳幼珉
資深時事評論員
 
AAA

WhatsApp Image 2022-11-21 at 5.33.41 PM.jpeg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訪問中東期間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行政長官李家超參加APEC峰會後返港也確診感染。兩人外訪不是在當地探望基層,身處環境有較好的衛生條件,卻接連「中招」。無法確定他們感染了甚麼毒株,卻引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所稱,Omicron成爲主流新冠毒株後,致病能力減弱,傳染性卻增強;難以消滅,毒性卻愈來愈低。

疫情反覆

近來香港疫情有重新抬頭跡象;惟許多市民染疫,居家吃藥就能康復,其中一些人有失去嗅覺等短期後遺症,另一些人卻沒有。市民對新冠肺炎恐懼感減少了,死亡病例數目卻始終無法進一步下降。死亡病例和「長新冠」等反映新冠肺炎不是「嚴重流感」。

10月下旬後,內地每天確診人數不斷攀升,一些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尤甚。近來內地每天都有新增病例約兩萬宗,五十宗以上的死亡病例,11月21日累計死亡病例達29838宗。中國人口基數大,許多人從沒感染過新冠;在大灣區珠江西岸城市,受過感染的人少之又少,依靠自身體質難以形成群體免疫。
內地非勞動人口接種疫苗的主動性也低,沒接種疫苗的長者比例較高。而人口老化,一旦疫情擴大,重病比例可能急升。若疫情傳播至廣大農村,後果會相當嚴重。

內地社會對防控成效期待比較高。《人民日報》20日發表「仲音」題為《不動搖、不走樣》的文章,指中共性質和宗旨決定了中國的防控方針;堅稱動態清零,讓中國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G20峰會後,中央把話說到這份上,顯示原則不變,措施可改,但萬變不離其宗。

shutterstock_2221789139.jpg

精準和效益

中國已開展疫後外交。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則發佈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和四個文件,取消入境航班熔斷機制、縮短防疫隔離天數、沒有發生疫情地區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對跨省流動人員採取「落地檢」和「即採即走、不限制流動」。杜絕地區或單位層層加碼的「土政策」和「笨辦法」,做好住院床位準備和救治資源儲備。新措施提高了效益,有利經濟發展,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擾民。

「仲音」則在21日再發表題為《科學精准 扎實推進》的文章。提出「以科學之策應對非常之事,以精準之措應對非常之難」。稱中國地域廣闊,必須堅持科學精準防控,以「務實」方式對20日的文章作了補充。

WhatsApp Image 2022-11-22 at 11.53.22 AM (1).jpeg

短期難以正常「通關」

外防輸入不到位,內地部分地區疫情變得嚴峻。措施改變,社會也需要一個適應期。動態清零旨在「清零」,精準防疫則講究效益最大化。兩者有區別,有時甚至會出現矛盾。但兩者的底線是一樣的,那就是「生命至上」,目標是效益最大化;可以此來解讀內地防疫手段的轉變。

本地與內地防疫政策不同,兩地至今未能正常通關。若香港和內地重症和死亡病例數量得到控制,以及醫療機構對治愈受感染者的信心進一步提高,兩地才具備正常通關條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兩地明年上半年不易通關。內地疫情變化已影響港股;未來半年,香港經濟也難回暖。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為旅客建立完善的投訴和糾紛處理機制也十分重要,旅發局應設立專門的熱線、社交平台帳號,讓旅客日後在香港遇到問題時,可有方便、公正、高效的途徑尋求幫助,盡快處理問題,毋須再「一肚氣」於社交平台發洩。

    黃愉婷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