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超越地緣政治,尋求共同發展

2022-11-28
傅瑩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AAA

shutterstock_2200376901.jpg

這是東盟的高光時刻,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即將召開,東盟將向世界展示其團結本地區的強大意願和能力,為疫後復蘇提供新動能。

在中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剛剛勝利閉幕,大會報告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在世界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印尼及其他東盟國家為本地區定下積極基調,突出「團結應對挑戰」、「攜手復蘇」、「開放、包容發展」的關鍵信息。

今天論壇的主題是關於地緣政治的。確實,隨着各種安全危機和軍事衝突的出現,可以觀察到地緣政治邏輯的回歸。

地緣政治這個概念在工業化早期為擴張主義提供了理論依據,一些國家為控制更大地理空間和獲取關鍵資源而爭鬥。而地理空間和資源都是有限的,隨之而來的是勢力範圍的爭奪和零和競爭的不斷上演,甚至釀成世界熱戰和冷戰。

後冷戰時期,世界大部分地區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廣泛繁榮,國際政治不再被地緣政治所主導,而是由經濟全球化重塑。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依存不斷提升,跨國合作、經濟融合蔚然成風,所謂的「中心—邊緣」的概念失去意義。

shutterstock_2228376405.jpg

中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從貧困中成長起來的。沒有理由懷疑,如果經濟全球化繼續發展下去,印度、印尼、越南等其他國家也將迎頭趕上。

然而,地緣政治概念近年來再度成為描述國際目標和行為的熱門詞彙。歐洲因美國領導的北約與俄羅斯在地緣安全上的衝撞而陷入嚴峻的地緣政治衝突。隨着美國試圖挑起對華「戰略競爭」,亞太地區也面臨重返地緣政治衝突前沿的風險。

我相信,亞洲大多數國家都希望保持和平、繁榮的勢頭,不願被迫「選邊站隊」,更不願讓優先發展經濟的地區議程被軍事和安全問題主導。

那麼,出路在哪裡?是超越地緣政治思維,繼續推進共同繁榮?還是退回到地緣政治爭鬥,在日趨激烈的對抗中終結全球化,重演「大國競爭的悲劇」?世界來到關鍵的十字路口,亞太地區可能需要先期做出選擇。

在座熟悉亞洲近期歷史的人都知道,亞洲的成功關鍵在於各國致力於以合作謀求經濟利益和共同發展,通過談判解決安全關切而不是訴諸對抗。亞洲國家培育起共同安全的意識,建立了縝密交錯的對話網絡,包括政治安全溝通機制和功能性合作架構。我們稱之為以東盟中心地位為基礎的「開放性區域主義」。亞洲處理域內分歧的方式為世界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此,我要向哈希姆·賈拉爾先生表達敬意。他曾發揮重要作用,我多次參加他倡議發起的「管理南海潛在衝突研討會」。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簽署20周年。據我了解,「南海行為準則」已經進入文本的第二輪審讀。

中國全面參與亞太事務的進程與自身改革開放同步開啟。中國人民真誠希望亞太乃至世界各國團結一致,共同探索應對新挑戰的途徑和方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應該超越狹隘的地緣政治思維,以地區團結應對外部不確定性,以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合作推動全球復蘇。

(這是傅瑩在印尼全球智庫大會上的發言)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