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詠紅:拿甚麼重振中國民企的信心?

2023-01-30
韓咏紅
聯合早報副總編輯兼聯合早報網(中國)主編
 
AAA

shutterstock_2143787153.jpg

兔年春節到,中國網上的一場罵戰竟與新年如影相隨。罵戰的導火索是如何才能重振民營經濟活力,對戰的是兩個網絡意見領袖。網紅經濟學者任澤平杠上有「職業壞人」綽號的司馬南,在近期沉悶的輿論場掀起一個小熱潮。

話說任澤平在除夕前一天通過微博啟動戰端,呼籲政府把個別對民企「喊打喊殺」的「壞人」管起來,理由是他們破壞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生態,製造輿論恐慌,觸犯國家大政方針。

《環球時報》前老總胡錫進馬上進場想勸和,結果也被毫不客氣地痛批一通,更被任澤平告誡要有「風骨」、不要試圖揚名於「刁盤」界。靶心人物司馬南則不愧是老江湖,他先按兵不動,通過轉發文章揭任澤平瘡疤,包括曾任恆大首席經濟學家、領取高薪、代表利益集團等。一番暖場後,任澤平火炮全開,幾乎點名指「全網皆知司馬夾頭是打擊民營經濟信心的壞人代表」,司馬南再回擊要到法院起訴任澤平。到了年初四,網紅財經作家吳曉波也加入戰場,力挺任澤平,宣示與「夾頭們」勢不兩立。

看來就要升級的戰火,這時卻戛然而止,主戰雙方的微博都撤下了最猛烈的言辭。最終總結戰況,應該是任澤平佔上風,因為他在小年夜發的原始帖子還在,也繼續為民營經濟發聲;司馬南微博上的反擊帖子則全刪了,看似「認慫」。不過,司馬南可沒有服輸,他只是轉戰中國國內看不到的YouTube個人頻道,繼續為自己辯白,還追打他兩年來緊咬不放的聯想控股曾賤賣國有資產質疑。

中國的輿論場回歸平靜。但仔細回想,「新年大戰」仍傳達了一些值得玩味的信號:當局不願意見到有關為民企正名的辯論擴大化,引發新一輪左右之爭,但與此同時司馬南下來可能真要被「管了」。官方不會公開承認這點,但司馬南罕見地收斂,甚至可以說是局部消音,無形中是應和了任澤平的籲求。任澤平口中所稱需要被管的「壞人」,說白了就是「民粹左派」。交手的結果,再次印證出當局現在不樂見輿論場看起來那麼「左」。

這正是中國當前的大氛圍。事實上,自從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中國就努力把重點轉回到經濟建設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提振信心和改善預期,鼓勵支持民企發展壯大,是2023年的政策重點。
因為再不這樣做也不行了,中國經濟疲軟的跡象已隨處可見,去年全年的經濟增長只有3%,還不及2021年的一半;2022年12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9.9%,降幅環比擴大1.2個百分點。

地方政府出現資金枯竭,市場瀰漫迷茫與焦慮情緒,民營經濟發展處在歷史性低谷。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1%,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僅僅增長0.9%。足見民企不是已經遍體鱗傷無餘力投資,就是已進入「躺平」,還有一些在「潤」。

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奧密克戎毒株防不住,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窒礙經濟活動;政府對科技企業、教培行業的整頓和打壓,強烈衝擊民企信心;中美關係交惡又加劇了中國經濟的困難。在國際上,商人與政治人物對地緣政治的關注超過了對經濟的重視,對中國的看好度也下滑。中國人口出現61年來的首次負增長,讓情況雪上加霜。

中國需要重振民營經濟來帶動經濟發展。在這個背景下,有人形容,2023年將是政策與民企的「和解年」。去年12月以來,一些地方官員和部門設法烘托對民企友善的氣氛,比如新任浙江省委書記易煉紅上個月去考察了阿里巴巴園區;被司馬南圍剿得灰頭土臉的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本月剛前往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劉軍還受邀出席在天津召開的科學家企業家座談會並發言等。

中長期看,中國龐大的市場潛力巨大,要割捨談何容易?但短期內要企業家重振信心,僅僅由官員表現與民企和解的姿態以及輿論造勢顯然遠遠不夠。何況,現在的造勢一看就是無法徹底,比如這次的「新年大戰」中,對民營企業定位依然沒個公論。

那中國還能做甚麼來提振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這點可以從文件上變成現實、落到實處,也許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就可以有動作。

還有一點,中國去年是根據甚麼考慮、通過怎樣的決策過程決定放鬆防疫,很多人內心還是不太明白,希望有更明確的說法。說起來,關於馬雲、科企巨頭的遭遇,與大多數人生活還是差得很遠,但是疫情防控措施影響每一個人,清楚凸顯着政治如何影響到每一個人,如果重大的政策變化事前沒徵兆、事後也沒有好好解答,人們心中的不確定感將繼續存在,重振信心就要更長時間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今年 12月19日出席香港中國金融協會活動並發表演說。

    劉遵義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