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言有信》「沉默殺手」胰臟癌 五年存活率僅一成

2023-02-09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2-08 at 12.24.54 PM.jpeg胰臟位置隱蔽,在上腹部胃後方;胰臟癌初期通常沒有病徵,直至病人皮膚呈檸檬黃色、小便呈普洱茶般的黃疸症狀,即代表胰臟腫瘤已長大至壓著膽管,造成阻塞。市民如果發現上腹痛、短期內體重急跌、小便呈現茶色等,應馬上求診。

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說起癌症,大家或會聯想到可怕的死亡。有一種癌症雖然不入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列,卻排在本港最致命癌症第四位──就是「胰臟癌」。

根據2020年香港癌症統計概覽,胰臟癌的死亡數字在2010年至2020年間大升七成!醫生坦言,有八成病人確診時已發展至無法做手術的階段,胰臟癌的五年存活率亦只有百分之11。胰臟癌有如「沉默殺手」,令人聞風喪膽。醫生建議65歲以上人士應定期檢查,並多留意身體變化,及時求醫。

胰臟位於人體上腹部胃後方,是一個狹長的器官。簡單來說,胰臟的內分泌功能可分泌胰島素以控制血糖;外分泌功能則可分泌多種消化酵素,幫助腸道消化。伊利沙伯醫院外科顧問醫生盧麗愛醫生指出,胰臟位置隱蔽,癌症初期通常沒有病徵。直至病人皮膚呈檸檬黃色、小便呈普洱茶般的黃疸症狀,即代表胰臟腫瘤已長大至壓著膽管,造成阻塞。因此只有兩成病人在確診時仍處於早期,可趕及接受根治手術;其餘八成病人的腫瘤則已達晚期,需接受紓緩治療。

即使醫學不斷進步,盧醫生引述全球數據指,1990年至2017年,胰臟癌病發率已增加了2.3倍,美國本土病發率每年有約百分之1.2的上升趨勢。盧醫生坦言,針對胰臟癌的化療成效相較其他癌症遜色,而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則仍在實驗階段。

不過,這並不代表醫生團隊及病人應以消極態度來面對頑疾。對於不適合做根治切除手術的病人,醫生會用內視鏡在病人的膽管內放入支架,打通被胰臟腫瘤壓著而阻塞的膽管,令消化功能得以回復,然後再進行紓緩治療,以減低病人不適,提升生活質素。盧醫生強調,對病人的心理支援亦至關重要。

目前醫學界對於胰臟癌的病發原因仍未有定論,但可以肯定有明確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吸煙、高血糖、攝取過多的動物蛋白。事實上,這些高危因素與其他癌症相差無幾。由此可見,保持健康生活模式,是預防疾病的不變定律。戒煙戒酒、少肉多菜、少鹽少油少糖、建立定期運動習慣,是預防癌症或其他長期病患的有效方法。即使胰臟癌病人到了復康期,都要努力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盧醫生建議如果發現短期內體重急跌、小便呈現茶色、上腹痛等,應馬上求診,一旦有問題亦可及早治療。同時,她鼓勵長者定期全身檢查,增加及早治療疾病的機會。 

 

77e161c0012a251cc74b2012317ea98a.jpg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