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闊歷史:我們的集體回憶--唐餅與糕點

2023-03-24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3-24 at 10.07.39 (1).jpeg

作者:黎一輝

唐餅與節慶

唐餅不單止是食物,亦是節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不同的唐餅更有不少中華的傳統寓意。以婚禮為例:合桃酥寓意百年好合、黃綾寓意金銀滿屋等,可見唐餅的文化底蘊極其深厚。

若談香港人中接觸唐餅節慶日子,一定是中秋。不少香港人會購買雙黃白蓮蓉月餅、金華火腿五仁月餅等月餅,而一些傳統的老餅家,例如:大同老餅家有草菇雞肉月餅、蓮子椰絲月等,可見香港人對月餅味道及送禮看頭的追求極至。昔日的月餅更是奢侈品,他們會加入酒樓的「月餅會」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繳付月餅的費用。隨着香港工業起飛,社會亦較為富裕,月餅會亦從此消失在歷史舞台。而試爐火(即開爐,旨在測試焗爐的溫度是否適合焗月餅)的豬籠餅,有燈籠遊玩,亦有豬或魚型餅吃。凡此種種,皆是小朋友在中秋的快樂泉源。

此外,在不少宗教儀式上亦會出現唐餅,在中秋節不少在港潮人會以圓形福字白糖餅祭拜月光,祈求良緣。可惜,近年此唐餅在市面很少出現。

中式糕點的種類

昔日的香港,酒樓售賣着不少的中式糕點例:馬拉糕、芝麻卷等,亦是香港人接觸中式糕點的主要來源。有趣的是中式糕點更有冷熱之分,蘿蔔糕、芋頭糕等一定要熱吃加上煎時少少的脆邊才好吃。

而中式糕點的做法,亦可分為冷法與熱法。冷法的有桂花糕、椰汁馬豆糕等,亦因為製法所限,所以冷法的糕點亦多數是冷盤。而熱法的馬拉糕、蘿蔔糕等,皆以蒸的手法製造,而加入海味和胡椒粉的糕點亦因為蒸才能使味道融入糕中,增加味道的層次。

中式糕點與街頭小食

與唐餅不同,有不少中式糕點不單止在店舖出現,也是上世紀小販攤擋的產品。砵仔糕、糖不甩等亦隨着小販親民的價格,打入民心。中式糕點與唐餅不同,小販在家中不需有大型焗爐就可製作,他們只需在家中準備廉價的材料,即可在蒸籠中完成,生產成本因而較低。

在長洲各式各樣的糯米糍,更加打破酒樓嬌小玲瓏糯米糍的形象,像電話般大小的巨型糯米糍,革新了中式糕點型式。至今仍成功吸引不少年輕人打卡,使中式糕點靠着街頭小食的形象推廣出去。

WhatsApp Image 2023-03-11 at 15.40.30.jpeg

當商業模式遇上集體記憶

隨着社會的現代化,不少中式糕餅亦因為競爭激烈商業下,漸漸地退出歷史舞台。以蘿蔔糕為例,酒樓與餅店因為大量生產,使材料批發價較低,所以只需大概百餘元就有一底蘿蔔糕。但在家中蒸糕的食材成本加上時間工序,使不少家庭選擇出門購買取代自家製作,從而節省金錢與增加假日的休息時間。可是,千篇一律的工場式製作,把中式糕點的可塑性降低,在家蒸糕的消失。從人類學的角度來言,這使兩代人在製作途中的交流消失,更是對傳承中國糕點文化的一大打擊。
其次,中式糕餅製作工序繁複,利基較少,不少店舖不再生產中式糕餅。如菲林卷和橙汁卷,因此而消失,使酒樓的點心數目減少,亦是近年香港人對酒樓的集體回憶的一大損失。再者,不少店舖為了吸引更多顧客,於是揉合西方元素,令中式糕餅推陳出新。例:雪糕月餅、椰汁啫喱糕等,令中式糕餅漸趨多元化,形成了這十年新的集體記憶。

中式糕餅種類之多,在目前情況下正在慢慢一點點地失傳。所以,當我們學習烹飪時,不妨選擇中式糕餅學習,傳承我們的集體記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三類中式糕餅(月餅、婚禮嫁餅、茶樓點心),已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政府與民間組織重新關注這個傳統技藝,通過點資金保育及在「你好,香港」等政策下推廣至國際,說好香港故事,為中式糕餅增添新動力去發展。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近年,香港流行一股文字研究熱潮,無論是北魏魏碑體的霓虹燈招牌還是街邊監獄體的路牌,也吸引了不少人士前來打卡。可惜,隨着一個個霓虹燈牌的拆除,一個個電腦字體取代原有入木三分的書法字體,剩下來的城市的記憶也逐漸消逝。本文淺談相同命運的花牌紥作,述說它在香港的發展狀況和面臨的挑戰,望能加深讀者對花牌的認知與興趣。

    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  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