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社交活動提升精神健康

2023-04-14
鄧淑明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AAA

WhatsApp Image 2023-04-14 at 10.32.12 (1).jpeg

美國最新調查發現,過去10年美國人不斷增加獨處時間,新冠疫情更令數字急速攀升,至今未見回落,長遠或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時間使用調查》(Time Use Survey),2010年至2013年間,15歲以上的美國人每周平均與朋友共度約6.5小時;到2014年,與朋友共度的時間開始減少;在2019年,美國人平均每周只花4小時與朋友相聚(比5年前大幅下降38%)。經濟學家Bryce Ward指出,社交媒體普及、政見兩極化和新科技如智能手機都是其中因素(2014年,智能手機在美國的市場滲透率超過50%;香港10歲或以上人士比率更逾77%)。

新冠疫情期間,與朋友相聚的時間進一步減少。2021年,美國人平均每周只花2小時45分鐘與好友一起,而「朋友」的定義已擴大到鄰居、同事和客戶,聚會時間的降幅相當顯著。

雖然跟友人相聚的時間減少,但很多美國人卻未把剩餘時間分配給配偶、伴侶或子女。相反,他們選擇了獨處,講求「me time」,這個趨勢已持續超過10年。2021年獨處時間更達到平均每星期9小時,比疫情前多一倍以上,此點在不同的群組都呈現類似情況。

同樣地,香港人近年因疫情須保持社交距離,人與人的聯繫明顯減少。本港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引述研究指出,孤獨會使人折壽多至50%,世界衞生組織呼籲人們要用運動和社交鞏固精神健康,實在事出有因。應對孤獨,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推出補救方法──「社交處方」,由醫護人員轉介有需要人士從事一系列「非藥物」治療活動,例如園藝組、舞蹈組和聊天組,減少受助人不幸福和焦慮感覺,以應付將來或會出現的「精神海嘯」。

人類始終是群體動物,生活在社區,與人共處太少有礙心理健康,對青少年尤甚。隨着疫後復常,我期望大家能走入社區,增加社交互動,關心他人,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讓社會增添正能量。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