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沙伊協議是否改變了中國對烏克蘭問題的看法?

2023-04-26
塞巴斯蒂安·康丁
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
 
AAA

Saudi-Iran.jpg

作者:中歐顧問/戰略家,香港大學亞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員塞巴斯蒂安·康丁


蝴蝶效應已經顯現。中國在調和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方面的外交成果,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烏克蘭問題的未來將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這一歷史性舉措出人意料,意味着中國的影響力正迅速增強,並可能引發影響全球的浪潮,尤其是在歐洲。

重塑從海灣地區到烏克蘭的權力格局

局勢的驚人逆轉讓歐洲領導人感到震驚。他們曾經斷然拒絕中國針對烏克蘭問題制定的政治方案,現在卻迫切希望看到烏克蘭能夠在衝突的灰燼中鳳凰涅槃。

利雅得、德黑蘭和基輔之間的聯繫引起了他們的注意。他們現在思考中國新近獲得的影響力,能否決定性地改變戰爭的進程。他們努力應對這種權力的巨大轉變時,全世界都在關注這種顛覆性的變化將如何發展。

這種轉變起始於中東地區。2023 年 3 月 10 日,中國促成了沙特和伊朗關係的歷史性緩和。這一成就具有巨大的地緣政治影響。由於中東地區一直存在根深蒂固的仇恨和權力鬥爭,在此開展的外交努力經常受阻。所以,沙特和伊朗關係的突破,應該有助於緩解該地區長期存在的緊張局勢——也門、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和巴林的衝突都因為這些緊張局勢而起。

中國的外交壯舉,凸顯了局外人視角在解決長期爭端方面的變革性潛力,尤其是在已經建立友好關係的情況下——特別是在商業領域。此舉凸顯了中國全球安全倡議 (GSI)的意義,它強調建設性參與的重要性。現在,人們的注意力從中東的沙漠轉向了烏克蘭的田野。

美國和歐盟為何不重視中國的烏克蘭方案

歐洲政府施壓一年後,中國在 2 月 24 日發表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主張停止敵對行動,維護「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該計劃獲得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接受,為潛在合作奠定了基礎。但是,它未能達到美國和歐盟的期望,招致批評。雖然有些人可能認為它們的批評過於苛刻,但必須對背後的潛在因素進行徹底分析。

首先,該方案沒有解決烏克蘭戰爭的根本根源:普京的入侵。該方案沒有要求普京承擔責任和停止侵略。這一遺漏令人擔憂,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境內並沒有出現烏克蘭軍隊。

其次,中國對此次戰爭模稜兩可的態度引發擔憂。中國領導人沒有公開支持烏克蘭,也沒有與澤倫斯基溝通,再加上「中俄友誼無上限」的表述,這讓許多人認為中國缺乏不可或缺的中立立場。此外,沙特和伊朗都承認習近平親自參與的關鍵作用,但在烏克蘭問題上並未看到他的直接干預。

第三,中國一方面譴責其他大國所謂的「帝國主義」行為,一方面表示要維護主權。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對俄羅斯最近的行動保持沉默,導致其他大國將中國的烏克蘭方案視為一種戰術策略,或者至少與其之前的外交政策戰略大相徑庭。由於中俄外交行動仍側重於經濟利益而不是解決戰爭,停戰可能還需要再繼續等待。

歐洲重新考慮烏克蘭和平方案

中國的烏克蘭方案可能還有待更新。尤其是在沙特與伊朗達成具有歷史性的協議之後,該方案重新引起關注,並且被推上了歐盟的議程。中國在促進和平方面的作用,促使歐洲重新評估中國在中東地區以外發揮調解人作用的潛力。中國成功地把長期敵對的國家拉到談判桌前,被譽為一項非凡的成就。儘管歐盟沒有統一的對華立場,但各國領導人正密切關注中國的外交政策進展,因為它們代表了解決衝突的新方法。

隨後,數位歐洲領導人近期訪華,意在就烏克蘭戰爭表達立場。然而,他們將首先優先考慮國內利益,這與他們和中國意義重大的貿易關係密切相關——中國是他們最大的貿易夥伴。同時,他們盡量不惹惱美國,因為美國通過北約向歐洲提供安全保障。

嚴峻的現實是,這場戰爭對歐洲造成的損害遠比美國嚴重,阻礙了歐洲的經濟增長,阻礙了發展目標,阻礙了地緣政治目標的實施。因此,歐洲可能偏離美國外交政策議程里的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尋求通過「脫鈎」等遏制戰略,二是認為烏克蘭戰爭只能通過徹底的軍事勝利加以解決,留給外交干預的餘地很小。

目前的事態也可能給美國總統敲響警鐘,提醒他需要承認中國的外交成功,並將美國的外交政策重點轉向其他地區。這樣做,他可能推動緩解中東的緊張局勢。實際上,在中東地區,美國的信譽一直在喪失,使得其他參與者得以加入和推動和平談判。我們目前正在觀察這種權力轉變的關鍵時刻的出現。

中國外交政策:現實主義視角站得住腳嗎?

中國轉向推動合作與共同發展,以平衡權力分配為標誌,可以成為和解的催化劑,並提升其仲裁者的作用。這種策略將減輕經濟動蕩和核升級的可能性,前提是上述政策不像以前那樣主要旨在反對美國。這一出乎意料的轉變凸顯了中國的實用主義。

未來幾周內,中國促進和平的決心將受到考驗,尤其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發揮更積極作用的意願方面。鑒於美國、歐盟和其他大國缺乏可行的和平方案,中國的提議成為當前確保停火的唯一機會。

中國可以利用自身戰略優勢施加影響和發揮主動性,包括和普京的良好關係以及沙特和伊朗不願意違反,以免引發中國的不滿,並可能危及雙邊貿易關係。鑒於俄羅斯和烏克蘭對中國貿易的依賴,這種策略在解決俄烏衝突方面同樣有效。最終,中國需要說服俄羅斯遵守國際法並恢復到戰前狀態。

中國致力於推動和平,最終需要通過與台灣實現統一和在南海實現主導地位等敏感問題證明。這些行動,將告訴世人中國轉向和平外交政策是一種根本性轉變,或者只不過是一種戰術策略。此外,這將影響外界對中美兩國的看法:二者誰能成為全球秩序的締造者,以及未來國際關係是否基於經濟相互依存而非軍事實力。

在為國際關係做出實質性貢獻的行動時,全球大國應側重實現超越政治或者歷史偏好的靈活、實質性成果。順便說一句,「和平之龍」如果能夠成功開啟減緩緊張局勢的會談,以及最終促進烏克蘭衝突的停戰協議,將實現意義重大的壯舉,並在未來數年被全世界銘記和稱道。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中美聚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