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頴灝:勞資政策的第三條路綫

2023-05-02
黃頴灝
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
 
AAA

 shutterstock_83604991.jpg
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去年12月至今年2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為3.3%,較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3.4%下跌0.1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也下跌0.1個百分點至1.3%,有學者指可稱為接近全民就業,各行各業尤以旅遊及飲食業都積極招聘,仍然難請到人手。當然筆者認為不能只看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也要看資方是否吸引到勞工投入勞動市場,否則有些人會因就業條件不吸引,不願意投入勞工市場,這就會拉低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當然資方可無限度提高工資待遇以吸引本地人員投入勞工市場,但這樣就會把成本轉到消費者,進而拉高通脹。

香港的勞資政策一向是以市場主導,大市場小政府,為保持低通脹和失業率,政策結果就是香港的最低工資為亞洲四小龍中最低,但同時出現本地勞動人口不足的問題,香港只考慮到700萬的本地勞動力,在維持其低通脹的大前提下,長期壓抑本地最低工資,這是年來不談輸入勞動力下的後果。筆者認為由治及興下,我們需要勞資政策的第三條路綫,就是針對性輸入外勞同時要比較快地追上最低工資水平及就業待遇。

作為亞洲高度發展的經濟體系之一,香港的最低工資水平竟然大幅落後於新加坡﹑南韓和台灣,最低工資水平兌換成港幣後,新加坡是七十八元,南韓是五十七元,連台灣也有四十三元,而香港在今年五月後才是四十元,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嚴重,億萬富翁的數字在過去十年間有所上升,相反在職貧窮的市民數目亦增加不少,然而有些工種例如洗碗工就時薪到八十元請不到人,勞工處的「補充勞工計劃」申請輸入屬技術員級別或以下的勞工,也解決不了中小企的請人荒,建造業更是重災區,間接令到不少工程成本高,甚至因人手不足未能如期完成。相反新加坡近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主要因素之一是人力資源相對充裕,多年來實施輸入外勞計劃,增加佔總體勞動人口三分之一的生力軍。相比之下,目前香港輸入外勞政策十分保守因循,在撇除外地家庭傭工和高端人材計劃,外勞佔本港整體勞動人口的一個百份點左右,造成香港的人力資源缺乏,最後令本港競爭力受損。

我們必須因時制宜,靈活變通,在保障本地工人權益的前提下,適當地針對性輸入外勞實在是有必要性,但在參考新加玻輸入外勞的比例時,也需要參考人家的最低工資78元的水平,暫時我們的最低工資水平只是是人家的一半,在引入外勞時也需要給本地勞工一個公平的最低工資水平。當局是需要領導勞資政策及人力資源組合,勞資雙方的領袖也需要拿出政治勇氣及妥協思維去共同做大個餅,共同享受經濟發展成果。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
  • 少數族裔社群一直因為政策及結構性上的忽視造成世代被擠壓於基層工種上,甚或聚集於低技術工種,正如26個工種內的建造, 清潔,物流運輸業中。又或者,因社會流傳的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全部廣東話及中文書寫水平甚低,加上文化隔閡,都不願意聘請他們,造成這些群體長期處於失業率高或工作與學歷錯配的結構性不公。政府放寬輸入外勞之前,有否更精準的了解這群體的資歷,會否符合工種的語言文化要求,以便糾正過誤,及更有效運用本地人力資源?否則,無差別的外勞輸入,會否再次及進一步將他們排拒?有少數族裔家庭經已數代在香港落地生根,把它視為家鄉,不是更能適應工作及社會需要嗎?看來政府需要更慎重仔細地研究,以制定全面精準的短長線勞工及人口以至文化教育政策。

    賢聚嶺南  202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