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旭:拜登的「解凍」預言能否成真?

2023-05-29
 
AAA

shutterstock_1440640685.jpg

美國「政治」(Politico)新聞網站星期一(5月22日)爆料,新一任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將在當地時間星期二抵達華盛頓履新。這意味着懸空已有數月的駐美大使職位,總算要填上了。

要知道中美關係自1979年正常化以來,除了1995年台灣總統李登輝訪美、北京召回時任駐美大使李道豫兩個月,駐美大使的職位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懸空如此之久。

除了新大使上任的消息,美國總統拜登星期天也對中美關係放出一個樂觀的大預言。在廣島參加完七國集團(G7)峰會後,拜登在記者會上稱,很快就會看到中美關係「解凍」。

他說這話的同一天,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社交媒體透露,他剛剛降落成都。中美關係近年來惡化的過程中,一個標誌性事件就是2020年雙方相互關閉領事館,而中國當時就是關了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伯恩斯的成都行是不是要為重開領館鋪路目前還不清楚,但足以讓外界浮想聯翩。

在中美關係經歷俄烏戰爭、佩洛西訪台等地緣政治事件的震蕩後,兩國元首去年11月在峇里島會面。這原本給中美關係回暖起了一個不錯的頭,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準備在今年2月初訪華,沒想到一隻不聽話的氣球把事情給攪黃了,中美關係隨後陷入連續數個月僵局。

不過,在低氣壓瀰漫三個多月後,中美官員5月中旬開啟了頻密的互動。5月10日至11日,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在維也納,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會晤,展開被雙方形容為「坦誠」「實質性」和「建設性」的討論。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秦剛,以及商務部長王文濤隨後在北京會見伯恩斯。王文濤本周也將前往美國,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貿易部長會議,並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和貿易代表戴琪會面。

這一系列互動是否會給中美關係螺旋式下滑按下暫停鍵?拜登的「解凍」預言能否成真?

氣球事件後,北京對中美關係的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即認定美國對華遏制打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並且不再對通過技巧性的談判和相互遷就來改善中美關係抱有希望。

在拜登釋放出樂觀信號後,北京不僅沒有積極回應,還潑了一盆冷水。中國官方星期天晚間向美國晶片公司美光發出禁令,主動升級了科技戰。外交部發言人毛寧隔天在例行記者會上,也措辭強硬地反問:「美方如果一邊說要溝通,一邊不擇手段打壓遏制中國,對中方官員、機構和企業實施制裁,這樣的溝通誠意和意義何在?」

站在北京的角度,一邊溝通、一邊打壓,今天對話、明天制裁是難以接受的,而過去幾年美國對華採取的這種互動方式,也讓北京認定華盛頓在改善中美關係上沒有誠意,是鐵了心要對中國進行全方位遏制、圍堵和打壓。北京因而擺出了「打要還手、罵要還口」的鬥爭姿態,氣勢是要硬碰硬地死磕。

而這個過程中,美國對華的態度近來卻有些微調,從剛結束的七國集團(G7)峰會就能看出端倪。G7的聯合公報在台灣、南中國海、經濟脅迫等問題上把矛頭指向北京,但公報的調門和對華的針對性低於外界預期。公報還透露出G7國家,在對華政策上進行了重新定調和劃界,例如公報明確表明,希望與中國維持「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強調無意與中國脫鉤,而是提出了較溫和的「去風險化」。

這也呼應了沙利文在廣島召開的一場記者會上,透露的對華政策的思路改變。他說,過去兩年半,G7國家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趨向一致,這在幾年前沒有看到,「它不是一個簡單化或單維度的政策。它是一個多維度的複雜政策,用來與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建立複雜的關係。」

中美經濟高度捆綁、兩國關係複雜且多維度,意味着華盛頓很難簡單地用脫鉤、遏制來對付北京,更不可能號召整個西方世界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對華關係;中國也很難完全不依賴美國、自力更生,或通過以牙還牙的方式反制美國。如果雙方陷入這種零和博弈,最終只會兩敗俱傷。

這是現實、也是硬道理。相信也是因為清楚這一點,中美過去幾個月在敵對的狀態中仍相互試探彼此的界限,調整各自的策略,在鬥中維持「不破」。兩國如今開始互動,顯示雙方有意讓雙邊關係達到新的間歇性平衡。不過,正所謂冰凍三尺非有一日之寒,中美的價值觀分歧和國家利益矛盾恐怕也是冰凍三尺,真正解凍能有多快?它們能達到的間歇性的平衡能維持多久也是未知數。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聯合早報》
 

延伸閱讀
  • 一些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戰略界人士近年開始鼓吹「中國崛起到頂論」,試圖從發展預期層麵塑造中美競爭議題。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邁克爾·貝克利等人認為,由於老齡化嚴重、資源匱乏、財政壓力加大、西方對華脫鈎等因素,中國的發展會在未來數年陷入停滯,中國的崛起將會終結,中國在經濟規模上不會超越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不僅難以維持自身對其他國家的經濟吸引力,也會因為內部的挑戰而變得更加具有「侵略性」,這構成了一種「崛起到頂國陷阱」

    趙明昊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