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寧:民意系列四─「支持度淨值」的結果是否可以合理預計的?

2017-03-22
陳振寧
時事評論員
 
AAA

johnvotea.jpg
曾俊華擔任財政司司長期間,其「獲票淨值」曾現負值。(大公報資料圖片)

在電子傳媒和選委舉辦分別舉辦的特首選舉論壇中,曾俊華指林鄭月娥的「支持度淨值」為負數,這令「支持度淨值」再次備受關注。事實上,剛結束的「民投」也用類似的方式讓參加者表態。 

較早前民意戰系列一至三的文章已簡介「支持度淨值」的問法,並就此進行分析。本文今次探討的是對於長期追縱、累積民調結果的研究員而言,「支持度淨值」的調查結果是否可以合理預計的? 

港大民研過去曾就問責官員詢問受訪者以下問題:「假設明天你有權投票決定續任或者罷免林鄭月娥/曾俊華作為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你會投續任、罷免、定棄權票?」其「淨值」(下稱「獲票淨值」)的計算方法是把「續任票」減去「罷免票」,這跟「支持度淨值」類似。林鄭月娥及曾俊華的數據分別由2012年及2007年開始累積。 

如果把兩組數據比對,不難發現其實林鄭月娥的「獲票淨值」由2012年起有一段時間是高於曾俊華的「獲票淨值」,但是到了2014年7月31日至8月6日的調查,第一次出現曾俊華的「獲票淨值」高於林鄭月娥的。該調查進行前夕,主要發生的重要政治事件是特區政府公佈政改首輪諮詢報告,而政改諮詢的工作主要是由林鄭月娥為首的三位問責官員負責。不久,人大常委會公佈「8‧31決定」,9月底,「佔中」便開始。這段時間期間,由於曾俊華作為財政司司長,對政改涉事不多,所以其「獲票淨值」合乎預期地不太受影響。及後除了2015年5月4日至7日的調查結果顯示林鄭月娥的「獲票淨值」以0.9%的極少差距超越曾俊華的外,其餘時間均為曾俊華的「獲票淨值」高於林鄭月娥。 

而曾俊華擔任財政司司長期間,其「獲票淨值」曾於2011年3月至8月的調查結果中出現負值。這應跟曾俊華於2011年2月23日發生的財政預算案有關。該預算案建議特區政府注資市民的強積金戶口,引起「遠水不能救近火」等批評。部份反對聲音更要求曾俊華辭職。曾俊華不久改變立場,向全港18歲或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派發6000元,爭議才告平息。 

這兩件事對「獲票淨值」的可能影響正好呼應系列三所指處理具爭議性政策對「支持度淨值」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重視「支持度淨值」的候選人必須規避具爭議性政策。 

當然,負淨值並不代表没有「翻身」的一日。曾俊華的「獲票淨值」從2011年8月29日至9月6日的調查結果中重回正值。2015年起,曾俊華的「獲票淨值」更在大部份調查時間高於林鄭月娥的約一至三成。這段時間剛好是曾俊華開設Facebook、球賽上表態支持香港隊、稱「本土意識」正面等。同時,也有不少客觀環境因素支持「獲票淨值」。 

必須強調,本文並非猜測任何使用「支持度淨值」的機構有甚麼政治動機或立場,事實上,此問法是選舉以外的時間常見的。本文只想點出如果研究員能把握「獲票淨值」的長期調查結果,那麼他們應能對「支持度淨值」的調查結果有合理預計。這點正好提醒任何陣營累積民調數據的重要性。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特首候選人有林鄭月娥、曾俊華、胡國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