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蘭小子:「鐵路優先政策」是否不合時宜?

2017-03-25
利蘭小子
八十後巴士迷
 
AAA

train2.jpg
港鐵南港島線連接金鐘至海怡半島。(大公報資料圖片)

港鐵南港島線通車三個月,再傳出有十一條巴士線被運輸署要求削減班次或取消。表面看來,巴士線因為新鐵路導致乘客量下降而取消並無不妥,但歸根究底,這都與政府近年一直推行的「鐵路優先政策」有關。若有其他路面交通工具與鐵路重疊,局方會鼓勵市民使用鐵路,並同時削減巴士或小巴服務。不過似乎政策衍生的問題已逐步浮現,當中最顯著的莫過於市民在欠缺選擇下,只好乘搭鐵路,導致多條港鐵市區線載客量飽和,甚至超出負荷,究竟這政策應否繼續呢?。 

「鐵路優先政策」早於2000年提出時,當時政府的目標是要做到本港的公共交通以鐵路為骨幹,巴士和小巴等則扮演輔助鐵路的角色。因此每當有新鐵路通車,必定有若干數目的巴士和小巴會被削減。不過說到底,港鐵和本港多間專利巴士公司都是私營機構。在筆者看來,私營機構應因應市場調整自己的營運模式,政府不宜作太多介入。 

bus.jpg
在「鐵路優先政策」下,原本來往摩星嶺和銅鑼灣的城巴5號線,已因為西港島線通車於2015年5月取消。 

現時政府規管運輸機構,例如限制巴士公司車隊數目和用牌照條款確保服務質素,當然是必須的。不過以新鐵路通車後的環境為例,巴士公司是否應有主導權,因應鐵路競爭調整服務呢?例如考慮如何增設優惠和改動走線吸引乘客;又或改用單層巴士行走乘客量下跌的路線,而不是再有路線「被運輸署要求取消」。港鐵亦可因應乘客回流巴士或小巴網絡調整服務。巴士鐵路透過這樣的良性競爭改善服務,廣大市民才可有更多選擇,成為當中的贏家。 

ADV.jpg
政府曾推出電視廣告稱路線重組能減少巴士數目,改善路邊空氣質素和塞車問題。 (政府宣傳廣告截圖) 

事實上,政府曾推出電視廣告 (廣告片段連結:https://goo.gl/45ZkHO) 宣傳巴士重組計劃,稱透過重組減少巴士數目,能改善路邊空氣質素和塞車問題。但當時廣告推出後卻引起迴響,批評政府改善塞車是削減巴士這公共交通服務,而不是鼓勵市民改用公共交通。這思維是否應改變一下呢?巴士等路面運輸工具的定位又是否要重新檢討呢?相信不少市民都希望得到答案。 

 

文章觀點來自作者,不代表本網立場。 

 

 

 

延伸閱讀